有些老弱婦孺看到還有人搶他們手上的吃的,立刻把豆餅全部塞進了嘴裡,兩邊臉頰鼓鼓的,連吞咽都費力;還有人拿了豆餅就跑,也不知是為何緣故。
“是不是……該向朝廷要賑濟?”秦剛越往關口走,見到的難民越多,他們拖家帶口,或扶老攜幼,背著沉重的行禮,常常邊走邊哭,或到了居庸關內,露出十分迷茫的表情。
出人意料的是,剛剛對一個弱女子還表現出同情之心的李茂,卻堅定地搖了搖頭。
“難民之鎮撫,決不能由關防來做。我們該做的是疏散難民,讓他們前往關內,而非在這裡大量的逗留。居庸關容納的人數有限,糧草需要支援在戰場上的兵士,一旦居庸關有失,隻會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這些人南下後,各地的地方官會妥善安置。如今各地都缺勞力,馬上又要到夏耘秋收的季節,他們不會活不下去的。”
李茂登上城樓,看著關下的百姓。
綿延數裡的百姓從北方而來,在路的另一頭,可以看到那些像是徹夜走路過來的百姓身影。他們一點一點的連成線,或是七八個湊成一群,或是兩三個人相互攙扶,也有一個人滿是淚痕的在路上走的。
也有人趕著牛車而來,但數量極少。馬車更是一個都沒看到。
世族能降的降了,不降的,大概都被族滅了。尹朝的這群反賊比胡人還狠,最早攻陷的幽州城池,若有不降的族群全都族誅。到了後來,為了保護族中之人,就算不想降的,也會被要降的彈壓下去。
一遇亂世,百姓還能拋棄一切帶著老幼逃跑,富人和世族家大業大,若是拚死一搏不成,就隻能死無葬身之地了。
李茂看著那些受傷痛和疲倦折磨的百姓,有些身上有傷的人,或者走了許久終於見到居庸關,卻門官的盤查而沒法進去的人,忍不住開始破口大罵起反賊和無用的邊軍起來,李茂的表情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是悲痛。
他絕不能讓自己關心之人也落到這樣的下場。一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妻兒家人也要這樣攙扶著,為了不能早點進入城門而破口大罵,李茂就感到一陣錐心之痛。
絕不能讓反賊南下,死也不能!
信國公府。
入了夏以後,顧卿的身體越來越差,有的時候還經常睡的喊都喊不起。
方氏帶著丫鬟們親自伺候在婆婆身邊,幾乎是寸步不離,可這種情況一點也不見好,反倒有越來越重之勢。
李茂並不在家,方氏一人在府中管著全家,還要照顧李銘和李湄兩個孩子,現在邱老太君又病了,精神難免有些不濟,有一天更是一站起身就暈了過去。
方氏倒了,邱老太君也倒了,家中下人幾乎是驚慌失措一般,好在有花嬤嬤獨撐大局,一麵讓人去宮裡送銘牌找在東宮當差的李銳回來,一麵迅速招來家裡四個管家,讓他們暫時管起大事,這段時間四人一同理事。
得知堂祖母開始不明原因的嗜睡不醒,在陳四清家裡求學的李釗立刻請假回府。他如今已經十四歲了,陳老大人甚至開始給他一些小的店鋪讓他打理。
得知精於算術的李釗回了府,花嬤嬤也是鬆了一口氣,這段時間家中理事,除了四大管家,總算還有可靠的監督之人了。
顧卿自從出現嗜睡,整個人也像是突然換了個人,有時候變得沉默寡言,有時候卻多語急躁,甚至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哭起來,吵著要回家。
宮裡的太醫都會了診,有說是腦部有血滯,讓她思維混如小孩;有的說像是“離魂症”,卻不能肯定。
還有一個擅長風痹的禦醫診過以後,有些憂心的說邱老太君如果再這樣睡下去,要麼長睡不醒就這麼睡過去了,要麼就四肢癱瘓,舌根僵硬,從此不能自己進食,就如李老國公那樣活活耗死自己。
李銳看見祖母這樣,根本不敢離開她半步,隻要顧卿一睡著,他就值夜,掐著點一定要把她叫起來,等顧卿醒了,才去再眯幾個時辰。
顧卿自從發病以後,自己就知道壞了。
以前不管怎麼中風、怎麼生病,可是卻從來沒出現過記不起事情的時候。有時候她和李銳說了幾句話,整個人就怔住了。
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坐在這,也不知道自己剛才說了什麼。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太可怕的經曆,可怕到她忍不住發起脾氣,甚至連看到李銳都會無故遷怒與他。
為什麼要喊她回來!若是她去年摔死了,就不會受這麼多罪了!
為什麼要穿來這裡!當時若是不看他可憐,隨便找個湖跳了,找個柱子撞了,死了也是死了,何苦要像現在這樣,馬上要落到全身癱瘓,大小便都在床上,然後僵著身子等死的地步!
大1小1便1失1禁,無力進食,活活餓死……
無論是哪一條,她都無力承受。
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麵情緒幾乎壓垮了她,讓她變得不可理喻。
越來越多的昏迷和智力衰退更是讓她猶如鬼上身一般,折磨的幾個孫子痛不欲生。
最悲苦的是李銳。
他完全不能理解有時候自家祖母突然露出的怨恨之情是為了什麼。
作為一個晚輩,猛然發現自己最敬愛,也是最疼愛自己的祖母,有可能在內心裡是恨著自己的,這是足以讓人崩潰的一件事。
“哥哥,彆傷心,奶奶是生病了。禦醫不說了嗎?腦部的血滯有可能讓她神誌不清了。”李銘追著被顧卿趕出來的哥哥也跑了出來。
奶奶剛才對著哥哥的那一聲“滾”,實在是讓人心寒。
最讓人無奈的是,奶奶每次發過脾氣以後,就不記得了。
這與其說是生了病,不如說更像是有位太醫說的那樣,是“離魂”了。
“大公子,小公子,有外客求見。”
“是誰求見?最近家祖有恙,不見外人。”
“是欽天監的張玄張大人。張大人聽說太夫人有恙,特地過來探望。”
下人也很是為難。
張玄和家中老太君關係甚好,這位道長經常捧著書過來請教,偶爾也會和幾位其他道長一起拜訪。
老太君曾對下人們都吩咐過,“若張玄來,不必攔他,直接引他入內就是”。
對這位晚輩的厚愛,由此可見一斑。
“祖母心情不好,你讓他……”李銳的話剛出口,就被李銘打斷了。
“不,請張道長進來看看!”
李銘突然想起了當年張玄向他預警,提醒他有可能有血光之災,而且讓他不要離開祖母的事情。
後來果真發生了靈堂奪刀事件,也是因為祖母奪了刀,他才沒死。
這位張道長,也許能看出什麼。
李銳意外的看著自家弟弟,而李銘固執的一定要張玄來探望祖母。
“既然如此,那就請他進來拜見吧。”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