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黃帝處死蚩尤不久,神農的兒子榆罔不服黃帝的統治,竟然直接起兵叛亂。
黃帝不能容忍剛剛安定下來的天下,再次發生大亂,遂起兵攻打榆罔,黃帝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
曆經三戰,打敗了榆岡。
黃帝降封炎帝薑榆罔為諸侯,將他封在洛水,自此黃帝一統整個東勝神洲,同時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一部分人族部落,也向人皇稱臣,從此,人族大一統。
天下一統,黃帝劃分州野,製禮興樂,教化百姓。
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二十八宿。
以甲乙十天乾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
黃帝又劃野分疆,以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裡,五裡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一百二十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
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
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對犯罪重者判處流放,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
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麵,也有許多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製。
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四周八塊為“私田”。
此時,天皇伏羲所創造的書契,已經不能很好的記錄世間所發生的事情,黃帝便命倉頡造出了更實用的文字。
做完一切,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
黃帝又向老師混沌道君、九天玄女等人詢問修道養生之法。
黃帝感念老師教導之恩,便將混沌道君祭祀之地從“上清觀”遷出,獨立建建造“混沌道觀”。
“不愧是我的三弟子。”
“武夷山”上,李雲景感應到自己的香火之力旺盛了幾十倍,掐指一算,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心中感歎,收下三皇作為嫡傳弟子,這一步走的太好了,無論是自己的修行還是截教的傳道,都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趁著軒轅黃帝的助力,混沌道君也時常以化身顯化在人族各部落,做一些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傳道解惑之事。
如此這般,截教之名越來越響亮,甚至成為了玄門的代表就是截教,反之,人教、闡教不顯,尤其是闡教,甚至在洪荒生靈的印象裡根本不存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