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2 / 2)

四阿哥有些尷尬道:“二嫂,另一人是四弟的妾室李氏,她也有孕了。”

“所以還是趕在同一天生孩子?”

“是。”四阿哥有種麵對長輩的感覺,一時間顯得局促之極,李沐看了他一眼道:“這種巧合發生的可能多大,你不需要本宮特地指出來吧。”

四阿哥點了點頭,心裡也清楚大抵是李氏用了什麼手段使得自己跟福晉同一天分娩,“等李氏孩子生下來後,弟弟會處置李氏的。”

“你知道怎麼做就好。”李沐不欲多說,畢竟四阿哥再怎麼處置李氏,都不會下狠手,李氏是他孩子生母,可是有總比沒有好,還望四弟妹能抓住這次機會整治後院吧,不然今天李氏能大著膽子跟四弟妹爭長子之位,之後更過分的舉動都能做出來。

“四弟明白。”四阿哥悄然鬆了口氣,他現在不過是十來歲的阿哥,對上已經管理後宮多年的太子妃自是底氣沒有封爵後足。

李沐留在阿哥所大抵半個時辰,期間四福晉艱難生下一個阿哥,再然後是李氏生下二阿哥。

四阿哥一下子得了兩個阿哥,其中一個還是嫡子,臉上欣喜之極。

李沐命人將賀禮送進正院便離去了。

在產房內,奄奄一息的四福晉得知此事後,心裡的委屈再也克製不住了,“好在二嫂是站在我這邊的,沒有讓李氏欺負到我頭上來。”

單是二嫂隻給她送禮這一舉動,就代表二嫂之前不知道李氏也有孕的消息,後來知道後,也沒想著給李氏麵子,還是隻給她和弘暉賀喜,這就足夠了。

她在懷孕後,萬萬沒有想到李氏還特意隱瞞了自己的身孕,以至於在瞞不住的時候再爆出來,那時的爺是高興的,但她心裡生疼的很啊,好不容易有孕了,李氏還跟她孩子爭大阿哥的位置。

好在大阿哥還是她孩子的,她以後不會輕易饒過李氏了!至於四爺,他到底是孩子的阿瑪,多年夫妻,四福晉還是選擇對四爺的表現視而不見。

還有……烏拉那拉氏看著自己孩子,接下來她會讓自己的孩子跟在二嫂的弘晉身邊,以求將來太子爺登基時,弘晉成為皇太子,她的孩子也能成為皇太子身邊的左膀右臂,就跟四爺一樣。

但願二嫂能覺得她孩子討喜。

不過到時候說不定她那些妯娌都打著這個主意,烏拉那拉氏陷入沉思中,她在想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眾多阿哥中脫穎而出,不說大哥的嫡子,三嫂的嫡子也挺值得她警惕的。

原本還帶著淡淡悲傷的氣氛一下子被她這種突如其來的卷生卷死的心態給破壞的

淋漓儘致。

……

宮裡又一個阿哥有了嫡子,德妃心滿意足了,宜妃更加著急的催著自己兒子,總不能四妃之中真的就隻有她丟臉吧,但無可奈何,五阿哥這對夫婦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

但彼時宮裡又轉變風向了,說是萬歲爺有意給底下皇子封爵了。

這一下子讓不少阿哥精神振奮,也有不少人在暗自揣測皇太子的反應。

等皇上大封阿哥後,皇太子的地位可就不像從前那樣穩固了——還是有不少臣子盼著皇太子倒台的,皇太子倒台了,他們扶持自己看中的皇子上位,到時候謀得的從龍之功更甚。

但出乎意料的是,皇太子始終是一副淡然相對的模樣,似是早就想到了有這一天,反正皇阿瑪不可能一輩子不對這些兄弟大封,也不可能一輩子不放權,他表現的從容一點還能從中窺探皇阿瑪的反應。

胤礽從來都不會小瞧皇阿瑪,即便在索額圖又想方設法在他耳邊說些逆謀的話時,胤礽仍是與索額圖保持不遠不近的關係,不近是為了他在皇阿瑪心裡的好兒子地位不變,不遠是因為他和索額圖有血緣關係,赫舍裡氏作為他母家,他即便再怎麼跟索額圖劃分關係,在旁人眼中終究當不得真,還會讓皇阿瑪心裡警惕。

正在胤礽和底下門人商量如何應對此事時,彼時的毓慶宮熱鬨極了,過來的都是阿哥福晉。

李沐將剛會坐穩的兒子放在好多弟妹中間,看著她們圍著小兒子歡喜的模樣,看著弘晉動上一動就發出驚喜的歎聲。

四福晉喜滋滋的摸了一把弘晉的頭,“弘晉,等日後讓四嬸嬸的弘暉過來陪你玩好不好?弘暉很乖的,一定討你喜歡。”

“四弟妹,還是讓三嫂的弘晴來吧,你的弘暉多小啊,將來是弘暉陪弘晉玩還是弘晉陪弘暉玩就說不定了。”三福晉不服輸道,陪太子嫡子玩這種事還是交給她的弘晴來更好,弘晴機靈懂事,最是適合當弘晉的玩伴了。

“行,你們都彆爭了,不如看看弘晉的反應。”李沐笑道。

烏拉那拉氏和董鄂氏都下意識低頭,隻見弘晉高興的小嘴咧開,小手使儘拍了拍地麵,似是非常享受被搶奪的滋味,這會兒他的小腦袋估計在想著兩位嬸嬸都在陪他玩,心裡不知道多開心了。

兩位福晉都瞪大眼睛了。

李沐好笑道:“到時候,說不定讓弘暉和弘晴過來了,這孩子都嫌不夠熱鬨吧。”

“也是。”四福晉又恢複眉眼彎彎的模樣了,三福晉一臉輕鬆,不跟四福晉爭執了,聽二嫂的意思,無論是弘暉還是弘晴都能陪在弘晉身邊,那就再好不過了。

一旁的五福晉遺憾道:“可惜等爺出宮後,我就不能時時到毓慶宮了,那得多沒有意思啊。”

這話說出來,原本歡喜的氣氛消散一空,那些爺們怎麼想的其實都跟她們這些嫡福晉沒多大關係,本來就在後院裡受著憋屈,好不容易在二嫂這裡歡歡喜喜的,她們回去就得麵對那些妾室和庶子庶女了。

這還不如讓爺一直在宮裡待著呢。

在不知不覺中,似是有不少嫡福晉心思都偏向毓慶宮這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