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沒有什麼大明星,唯一一個影帝梁佳輝還被導演大膽的扔去演了壞人,讓一個據說從未演過戲的小女孩跟一個五大三粗,之前的幾部電影更像是壞人的徐晉江來擔任主角,我不得不承認,這種事情若是其他任何一個成名已久的大導演來做,都不可能會是這種選擇,甚至設身處地的想過,倘若是我本人,我想我會做出的選擇應該是讓影帝梁佳輝來飾演裡昂,把徐晉江調去演反派。但導演不是我,是這個叫林孝智的年輕人,一個之前隻執掌過一部備受爭議電影的拍攝,香港娛樂圈今年最大的話題人物。
我曾經也懷疑過,這個年輕人當時是如何想到,讓徐晉江跟一個一次戲都沒演過的小女孩來擔任重要角色,卻把一個影帝扔去演反角的。百思不得其解下,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翻看這部電影後。終於,再又一次讀到了電影的開頭編劇一欄中,並不顯眼的林孝智這三個字時,我明悟了。
是了,也隻有本人就是編劇的他,才能懂得這部電影的靈魂。它需要的是一個沉默的、高大的、胡須拉碴看上去十分邋遢且難相處的沉默殺手,而不是一個風度翩翩、麵貌英俊的主角。這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正因為劇本一開始的設定便是這樣,所以他忠實的履行了一切按照劇本來。於是影帝去演了反角,兩個最不可能成為主角的人反而成為了主角,於是便有了《殺手裡昂》這部電影。
與其說,是林孝智成就了《殺手裡昂》的神話,倒不如說是劇本成就了這個神話。
三位不同風格的大導演,數十位影帝跟一二線明星的正麵交鋒,pk已見分曉,劇本完勝。希望徐老怪總結經驗教訓丨開始重視自己最不重視的劇本短腳。須知道,一個好劇本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當這篇報道隨著新一期的《電影雙周刊》麵世時,登時在香港電影圈裡引起了巨大轟動。無數人想要反駁卻發現自己很難找到反駁的地方,當有人細心的看到了這篇報道的攥寫人名字時,登時更大的轟動來了。
陳柏生,這是個令香港無數娛樂圈中人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說陌生是因為恐怕沒有多少人能真正記住他,說熟悉是因為幾乎每一個娛樂圈中人都曾聽過他的名字。他不僅是《電影雙周刊》的創始人兼總編,更是香港最權威的金像獎發起人之一,至今他的名字還被刻在金像獎發起人銅牌宣傳欄上,幾乎每一屆金像獎最初的答謝人名單中都會出現他的名字。
他就是陳柏生,與洪祖星、吳思元兩人,並稱金像獎三傑的男人。
陳柏生該失望了,他的文章看進去的人很少,或許根本沒有幾人。因為更多的人在看到了他的名字並把他給認出來之後,本能的便將他跟金像獎並列在了一起,猜測其他的這一篇看起來對新亞的《殺手裡昂》以及林孝智十分關注的文章,是不是提前透露了已經沒有幾個月將要揭曉的金像獎結果?林孝智跟他的《殺手裡昂》將成為明年金像獎的大熱門?
質疑一出,媒體之上紛紛轉載。
《東方曰報》:“來年金像獎最大熱門提前鎖定,新亞林孝智或將以《殺手裡昂》問鼎第九屆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
“獲金像獎評委會高層青睞,新亞或成來年金像獎最大黑馬”——《明報》
“《電影雙周刊》態度引發猜疑,《殺手裡昂》倍受金像獎評委會高層青睞,或成第九屆金像獎最佳劇本”——《星島曰報》
89年還剩下最後一個月,現在正是金像獎評委會草擬第九屆金像獎各獎項提名的關鍵時期。媒體之上大肆對此報道,林孝智跟新亞也很快注意到了這股越來越歪的邪風背後,或許另有始作俑者。
是了,肯定有人在背後搗鼓。這個時間段正處於金像獎提名名單即將出爐的時間,《殺手裡昂》在年尾的完美交單,讓它成功入了金像獎評委會的眼中。而且《殺手裡昂》這部電影不僅僅隻是在香港熱賣,更是剛剛取代了嘉禾的《警察故事》,在英國賣出了一個好成績。而且不同於一般打打殺殺的電影,《殺手裡昂》也是一部內涵較深的電影。一個沉淪殺手跟一個瀕臨墮落邊緣會抽煙的不良小女孩,互相依靠,互相救贖。有著這些文藝色彩加分在,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它必將成為幾個月後金像獎的大熱門之一。自然有人不甘心,會背後慫恿那些同樣隻追求話題跟銷量的媒體,通過種種質疑跟預測,影響金像獎評委會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