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
屋內傳來一聲回應,範鴻偉轉過身來跟司馬傑示意了一下,然後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讀蕶蕶尐說網
“何經理,這位是來自新亞電影公司的法務總監司馬傑先生”
範鴻偉上前快速地為他介紹了一下,儘管他們之前已經透過氣了。
“何經理你好”
司馬傑麵帶微笑主動上前,衝這個看上去年齡應該在四十五到五十歲之間的男人伸出了手,“本來今天林董是要親自過來的,但因為臨時出了一樁事情走不開,隻好讓我代為走一遭,還請何經理務必見諒”
他倒是沒有說謊,林孝智的確臨時有事給擋住了。同時也是為了保密,選擇了派他這個心腹過來跟成報接觸。
至於新亞副總陳強,他又被林孝智打發去了韓國,香港發行巨頭美亞出身的他跟鄭飛一樣精於渠道建設跟外埠市場開辟。有這麼一個人才在手上,而且還是美亞派過來的人,林孝智自然舍得用。剛從英國回來不久,鄭飛就被林孝智派去日本跟角川談判,他則帶隊去了韓國,隻為把《殺手裡昂》給推銷出去
祝芝山現在要忙著整個公司四五部電影劇組的運作協調跟《情書》、《秦俑》這兩個新電影投資項目,分不開身來接手這件事情。正巧司馬傑對法律跟公司收購這一塊十分精通,林孝智乾脆把他給派過來跟成報高層接觸了。
對於成報,林孝智勢在必得。無它,蓋因成報老板何文發是19ll年出生的人,到今年已經八十歲高齡的他因為身體關係,已經差不多算是退出了成報報業集團的管理,大權全部移交給了他的兒子何國偉。但何國偉則無意於經營報業,反而對投資樓市跟地產樂此不疲,早年便斥資過億炒樓,87年更因為股災損失慘重。這兩年不時傳出何文發家族要賣《成報》,大多風聲都是從他這裡傳出去的。
林孝智早有布局傳媒的計劃,隻不過之前他最中意的是投資亞視跟收購一家介於二線跟一線之間的香港大報。亞視現在是他那個九叔公林白欣的盤中餐,這個必須得從長計議。
不過紙質媒體上林孝智早有完善的計劃了,比如他之前曾計劃收購的是‘報業女王,胡仙手中的一個報紙—《快報》,這報紙因為跟胡仙的《星島日報》重疊,加上這兩年香港報業競爭越發激烈,發行量已經從84年的每日逾八萬份跌到了五萬多份,勉強還留在香港報業二線陣營之中。
胡仙RR年曾放出風聲,作價六千萬港幣欲賣出自己持有的六成《快報》股份,當時林孝智心動但是沒錢。等到今年他有錢的時候,胡仙又把這個價錢提高到了八千萬,但最終令林孝智斷去了收購《快報》的念頭的,還是傳媒之王默多克也盯上了《快報》。被他的新聞集團全資控股的南華報業集團,最近聯係上了胡仙欲收購《快報》。
傳媒之王默多克林孝智當然鬥不過了,隻能放棄了《快報》把目光投向了去年下半年跟新亞關係突然密切起來的《成報》。
“司馬總監,喝咖啡還是紅茶?”
對待突然登門的司馬傑,何國偉表現的十分熱情。香港這個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一直都是全球報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光是香港本地注冊的打小報紙便有接近兩百多家,還不算歐美、亞洲其他外來報業巨頭,跟本地的一些期刊雜誌競爭。說是激烈並不準備,或者說是競爭慘烈毫不為過。
比如87股災之後,香港消費者因為經濟不景氣減少了買報費用,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由《東方日報》掀起了一場降價促銷的價格戰,不僅令自己元氣大傷,也重創了《成報》、《星島日報》、《明報》這些報業巨頭。雖然這不正當競爭已經在八八年,經幾家報業巨頭協商後握手言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了各家報業麵前,他們的消費者越來越挑剔,報紙的利潤也被攤的越來越薄了。
所以即使沒有何國偉在87年股災時,因為炒樓失敗虧損不菲這件事,他現在也有出售了《成報》的想法。
司馬傑笑著點點頭,“何經理不用這麼客氣,我今天到訪的因由,想必範主編已經代為轉達了。不知道何經理意下如何?”
何國偉自然想賣《成報》,隻不過他父親那裡還沒說動老人鬆口,而且他也深懂談判場上三昧,不動聲色的幫司馬傑衝了一杯紅茶端了過來,這才說道:“具體情況範主編已經跟我大致說了,今天約好碰麵我也是好奇想見見你們那位年輕不凡的林董,一個破落電影公司經他之手短短兩年,便一躍成為香港影界巨頭,對此我也十分佩服。不過嗎,《成報》是家父幾十年的心血,自然不會輕易讓出……”
言下之意,便是你們先報一下價錢,若是不合適,自然沒得談了。
司馬傑微微一笑不以為然,何國偉要賣《成報》,這兩年對外也放出了不止一次風聲了,這會兒在他麵前故作姿態,話裡的那點意思哪裡聽不出來。當下接過紅茶也不去品,直接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取出一份草擬的協議,遞了過去。
“隨著我們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對於廣告宣傳方麵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僅僅去年我們用在廣告宣傳上的支出便已經接近兩千萬港幣,迫切需要擁有自己的宣傳媒體渠道”他當然不會告訴何國偉,這近兩千萬港幣的廣告支出中,僅僅一部《殺手裡昂》在英國的宣傳便花去了超過三分之一。
但兩千萬這組數字還是令成報經理何國偉眼皮跳了跳,急忙接過了他遞過的協議書。
遍數整個香港,每年廣告投資超過千萬的企業也不超過一百家。自去年下半年起,《成報》之所以突然之間跟新亞‘親切,起來,除了能從新亞拿到第一手的爆料外,新亞轉而將在其他報紙上打廣告的費用投給了《成報》,半年內就在《成報》這裡花了將近兩百萬打廣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隨著讀者選擇性的日益增多,無論是紙質媒體還是電視媒體,光靠本身的節目跟內容是很難賺到錢的。《成報》一份八版才賣兩元,利潤隻有幾仙而已,廣告收入才是成報的盈利大頭。這也不難解釋,緣何《成報》突然與新亞親近起來的原因。
司馬傑不動聲色的觀察他臉上的表情,當看到了何國偉接過了那合約後,臉上笑容越發濃重,他知道,《成報》跑不了了。
何文發家族擁有成報報業集團七成多股份,這也是緣何林孝智直接找上門來的原因。
協議上林孝智隻提出了一種收購方式,即新亞斥資Ruuu萬港幣收購《成報》四成股份,取代何文發家族,成為成報報業集團控股方。維持《成報》不更名,繼續雇傭所有雇員。同時董事長、總經理仍歸何文發家族,新亞則要走兩個執行董事位置,執行總裁跟副總裁由新亞指派,報社總編由何文發家族選拔新亞審核。這一種收購方式,等同於新亞對成報報業集團的估值僅相當於兩億港幣,不過何文發家族如果急於出售,很可能會選擇在這一種收購方式上繼續談判。
司馬傑臨來之前,林孝智還跟他交過底,他們對於成報其實還有兩種收購方式。
即新亞斥資uu萬港幣入股,獲得《成報》30份,成為僅次於何文發家族的第二大股東。董事長、總裁仍歸何文發家族,新亞則要走兩個執行董事位置,副總裁跟總經理由新亞指派,報社總編由何文發家族指派。這一種隻能算是入股方式,等同於新亞對成報報業集團的估值接近兩億兩千萬港幣。
第三種為新亞斥資40uu萬港幣入股成報,將成報報業集團市值作價約兩億五千萬港幣,獲得《成報》16份,僅要走成報報業集團一個執行董事跟副總裁兩個位置,與《成報》達成親密合作關係,日後新亞大部分廣告宣傳將交給《成報》來做,作為交換《成報》給予最低價格優惠。
三種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種無疑最省錢,但何文發家族不一定能夠接受,而且一旦進行後續談判,很可能又要將新亞剛剛闊綽起來的錢袋子再一次全部掏空。至於第二種,才是林孝智跟司馬傑都認為目前最適合新亞的收購方式,先成為《成報》的大股東,以後再慢慢圖謀完全收購《成報》。
至於第三種,那是在何文發家族叫價太高,談判受阻的情況下開出的最優厚條件,也意味著新亞暫時放棄入主《成報》,林孝智選擇以後再插手謀奪輿論話語權。
若是三種報價《成報》這邊都還不滿意,那麼新亞隻能說抱歉,香港幾百家報紙選擇很多,林孝智隻能另換一個選擇了。
協議上的價錢果然何國偉不太滿意,隻看了一會兒便眉頭緊鎖。不過他也知道這新亞首次給的價錢隻是個意向,並非新亞的底線。而且自己家裡,已經退休的老爺子暫時也還沒有出售《成報》的意思,說服他也需要時間。
當下不動聲色的將那協議一合,思考了一會才說道:“司馬總監,事關重大我一個人也做不了主,要不這樣吧。給我一周的時間,一周之後我們再來談談如何?”
迎著他的眼神,兩人目光對峙了一會,才見司馬傑點下了頭。
路邊一家花店,林孝智把車子停靠在一旁,快速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