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們的1990年(中)(1 / 2)

東方好萊塢 一品黃山 4022 字 11個月前

最新一期的《香港經濟日報》之上如期登載這期報道,果然在香港引起不小反響。讀蕶蕶尐說網

經濟日報反應的夠快,在香港尚無其它媒體掌握這一情報之時,便獨家報道所帶來的特殊影響,饒是《經濟日報》有所準備,但印刷的三萬份報紙還是中午剛過就賣光了,旋即下午《經濟日報》又加印了兩次,各自加印了一萬份,依舊在下午五點後不得不又加印了五千份投入市場,最終隻回收了一千七百多份。

借助著林孝智在香港的驚人‘接受度,,《香港經濟日報》一舉刷新了其報紙成立之後的最高單日發行量,並將之往上又提升到了五萬三千多之高。

林孝智執掌九龍銀行,消息一經見報頓時在香港引起了不少的關注。作為香港老牌財經報刊,《信報》被奪了頭籌忽視了這新聞,也從中看到了如今還很弱小的對手《香港經濟日報》對自己的威脅,當天副總編便親自聯係了九龍銀行這邊詢問情況。《成報》一樣不甘人後,借著報紙跟林孝智的私人關係,拿到的第一手情報比之《信報》還要詳細的多,兩份報紙同時發力,並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給予了更加詳細的大篇幅報道。

“九龍銀行對外發布公告,已證實豪門逆子就任董事長”——《信報)

“獲林繼禮力保贈送大量股份,林孝智入主九龍銀行,明年財富榜上或資產暴增一倍”——《成報》

相比之《信報》、《成報》等報紙的上偏正麵的報道,《東方日報》卻十分不以為然:“跨行如跨業,在相對門檻較低的娛樂業獲得一些成就,不代表就能在銀行業這種需要頭腦很多的產業獲得成功……”

與之相比《明報》也表現出了同樣的謹慎:“……金融業說是香港競爭最激烈的產業也毫不為過,林生雖然在電影界表現的極其驚豔,卻很難保證能在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行業中,複製他的成功”

《星島日報》更是直接,“……我們謹慎關注九龍銀行的新舉措”

無論好奇也好,支持也罷,不看好也不能影響到林孝智的生活,8月18日,當外界仍吵吵嚷嚷的關注他入主九龍銀行之時,林孝智接到了一樁邀請電話

“林生,有時間嗎?”

“我先恭喜下張小姐,《情書》在香港獲得349l萬港幣的票房,成為今年最賣座的電影……”意外發現電話是張婉婷打來的,林孝智隻是稍稍詫異便笑著打趣了一句,聽得出來,經過《情書》的合作,他跟這位香港最有才華的三位女導演之一的張婉婷已經很熟了。

“賺得再多,還不都是為林生你賺得。”電話那邊的張婉婷莞爾一笑,“何況現在才剛八月,距離今年結束還有幾個月呢,說不得就會冒出一部更賣座的電影來”

她倒是不驕不躁,跟林孝智稍稍閒聊了幾句,還記得自己打電話聯係他所為何事,“好了,閒話有時間再說吧。明天晚上我們會召開《情書》慶功會,雖說是你們新亞舉辦的,隻是我也擔心林生你現在太忙了,沒時間來參加。便代劇組上下,先跟你打個電話詢問下……”

《情書》上映了一個多月,已經先後在台灣跟香港下畫了。在台灣《情書》最終也拿下了7149萬台幣(約相當於83萬港幣)的票房,這部純愛電影在台灣赫然成為了今年最賣座的港片,風頭還在《賭神》之上,給新亞還有發行商‘學者,賺足了麵子跟鈔票,如今它在香港也下畫了,自然是要舉行慶功會的。

當初還是林孝智大手一揮,直接撥款一百萬要弄個體麵的慶功會,他自然不可能不記得此事。隻是細細品味了一下張婉婷的話,林孝智頓時啞然失笑,才明白了她是拿最近自己入主九龍銀行,引得無數話題的新聞,來打趣自己。

當下爽快地答應了:“我肯定會捧場的,你也彆忘了在劇組內我也是也有一個身份呢。”《情書》劇本就是出自他之手,劇本雖說後期又得到了張婉婷夫妻的協刂工潤色,,但編劇一欄報字幕時,他林孝智的名字依舊是排在最前麵出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