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收購的德寶院線雖然也擁有東南亞發行渠道,卻遠遠差於美亞。如果甩開美亞自己單於,不但浪費時間還浪費金錢,怎麼看都不劃算。
三家合並的好處可不隻有這一點點,林孝智還有其他計較。
首先美亞還是香港正版錄像帶發行巨頭,在九龍觀塘跟新界建有四家年灌製百萬盒錄像帶的工廠,並跟港澳台及東南亞近千家商場、錄像帶出租店有合作。一旦美亞同意合並了,也就補足了新亞正版錄像帶發行能力不足的缺口。
其次,林孝智也已經開始籌備上市計劃了。按照他自己的意思,本來不打算這麼快考慮上市的。不過新亞高速發展兩年多,加上他林孝智一貫的高調宣傳措施,在他自己獲得了聞製造機,美譽的同時,也成功令新亞成為了香港市民耳熟能詳的明星電影公司,早有無數人想要分享業績上佳且盈利能力不菲的新亞紅利了。這其中不僅包括眾多新亞管理層及新亞員工,甚至還有蔡鬆林、李國興等人。其中宋念輝更是告訴他,一個他相熟的港交所高層也借他之口詢問過新亞,這兩年內有沒有上市的意思,目的不言而喻。
87年股災之後,作為全球唯一一家關閉避難的國際性交易所,港交所受到的影響很大。而且隨後還傳出了港交所高層貪汙受賄案,都令香港企業跟港民對港交所的不信任加劇,導致不少港企選擇了赴台灣、倫敦跟東京上市,導致這兩年下來在港交所上市的新公司加一起隻有六家,嚴重與其六大國際金融中心的身份不相符。
林孝智本人並不反對上市,儘管他一開始並沒有考慮過這麼早上市。但宋念輝委婉跟他轉達的港交所那邊的詢問後,也令他生出了一些難以抑製的想法來。而收購德寶之後,他就在考慮弄一個巨大的噱頭吸引全港的目光,然後趁機上市大賺一筆。
眼球經濟時代裡,會宣傳跟炒作真的很重要,對於這一點林孝智深有體會。就說後世大陸最著名的兩家民營娛樂集團華誼兄弟跟光線傳媒,華誼兄弟成立於94年,光線則是98年成立,前者倒是有幾分實力,但後者真不好說。但林孝智清楚的記得,ll年那會華納兄弟一年公司營業額不到九億,純利不到兩億人民幣,但市值卻突破了一百五十億人民幣;光線的崛起更是靠炒作,ll年營收不到五億,純利勉強一億,市值就突破了四十多億,年底靠投資了一部泰固賺了幾億,結果之後一年裡股價月月暴漲,在沒有一部大賣電影的情況下總市值愣是衝上了兩百多億大關,股價裡麵除了水還是水。
後世全中國的股民過億,難道一個聰明人都沒有嗎?不見得奈何買的不如賣的精,華誼、光線會宣傳、會打扮自己,所以這兩家一年賺不到什麼錢的電影公司,股價市值在他重生前一個近四百億、一個兩百多億,全靠吃股民的錢就賺得盆滿缽滿。
重生之前的他雖然不懂股票,但身為業界之人,對此看地可是非常清楚。錢誰不喜歡,林孝智也喜歡。之前他沒這個能耐,現在有了。手握幾家電影公司,而且也即將走到了上市門檻前,自然要跟‘前輩,學一學,說不得他也能效仿華誼跟光線,成為香港第一家市值過百億的電影集團呢。
名氣新亞是夠了,何況還有他林孝智這個名人在,新亞上市想必能夠得到追捧,一二十億市值輕而易舉。隻不過上市套現賺了一億兩億的,並不是他的追求,林孝智的野心大得很。
男人都有一個夢,睡李嘉昕做李嘉成,這個夢他已經完成了一半,所以對剩下的一半更加熱切。
收購了德寶電影跟德寶院線,他於脆想玩一把大的,便把目光瞧向了其他公司,與新亞合作了兩年的香港電影發行巨頭美亞,就成為了林孝智的目標之
電影界新貴加老牌三巨頭加四大院商之一,再加上香港發行巨頭的組合,這噱頭足夠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