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水災(1 / 2)

東方好萊塢 一品黃山 5883 字 11個月前

準備在深圳丨蛇口工業區選地,林孝智難免要跟蛇口招商局打交道。讀蕶蕶尐說網

由於提前打過招呼了,加上這兩年深圳丨這邊也受到了政治風暴的影響,蛇口工業區顯得有些冷清,所以林孝智很輕易地便見到了蛇口工業區的掌門人--歐陽老先生。

“歐陽先生,在您休假的時候登門拜訪,還請見諒,希望沒打擾到您的休假。”看著對麵沙發上的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林孝智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不提此人的年齡比他爺爺還大一些,光是這位老爺子在六七十歲高齡時,還拖著病體來回於港澳、大陸之間,隻為給改革開放後的新中國拉來經濟發展的資金這一功勞上,老先生就值得他用敬稱。

對於歐陽此人,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商界都不陌生,八十年代初為了給一窮二白的深圳丨拉到港資投資,幾乎香港商界有頭有臉的人他都親自拜訪過,與香港隻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丨是大陸規劃出來的改革開放窗口,而蛇口工業區又是深圳丨規劃出來的發展重點,這位老先生自七十年代末領命接掌蛇口工業區跟招商局以來,最頻繁時一年來回港澳地區跟深圳丨之間一百七十多次,以至於連河那邊的英國駐軍都認識了他,有段時間內駐防的英國老兵隻看到他的車牌連檢查都不檢查直接放行,就是太熟了。

同時還身兼招商局董事長一職,有段時間內港澳台不少投資大陸的資本,都是經他這裡流入大陸,因此歐陽此人一度被不少港媒尤其是商業性質的報刊視為大陸商業化改革的風向標,見報度很高。林孝智決定北上深圳丨之前,也曾打聽過他,於一份去年的商報文章上看到傳聞他在去年就以身體原因要求退休,當時港媒還一度懷疑他的這個決定是受到了大陸保守派的迫害,隻能說是杞人憂天。如今一晃一年多都過去了,這位老爺子還在執掌蛇口工業區跟招商局,就算歐陽真是要退休了,也是確實上了年紀。

“林先生的普通話說得真好,我見過很多香港人,不過他們的普通話大多數都不標準,交流起來反而還得需要翻譯。如果沒記錯的話,84年時我跟你爺爺林繼禮先生也曾有關一次短暫的會晤……”

今年已經七十五歲的歐陽老爺子身體已經不如十年前那麼康健了,與林孝智等人見麵時他就被一個像是他秘書的男人攙扶著,另一隻手還拄著拐杖。不過老人看上去精神很不錯,方才他剛登門拜訪時,還主動迎出來與他握了握手

84年時歐陽曾跟他的爺爺林繼禮見過,這事林孝智還真不知道呢,那會兒想來他也不過一個浪蕩子,整天不是出入夜場就是酒會,若是換成他的大哥林孝義在,興許會知道這事。

不過雖然不知道,卻不影響林孝智接話,他笑著說:“老先生還記得這事,嗬嗬,香港那邊跟台灣交流比較多,過去也深受台灣影響,包括語言跟文化都是如此。不過這十幾年來隨著北京開始逐漸重視香港,不斷向香港輸入影響力,我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認同大陸的。”

似乎沒有想到林孝智會如此故意示好,那歐陽聞言也是一愣,才嗬嗬笑了一陣,指了指旁邊方才攙扶著他的那個看上去三十多歲的男人說:“林先生這次來訪也是巧了,剛巧我昔日手下的一員大將今天也來看看我。他是馬哲,我想你們應該不陌生,平安保險公司現在就是他負責的”

被他突然一指,他旁邊那個三十多歲的便裝男也是一愣,見林孝智驚訝地轉過臉來像是在仔細打量他,他這才笑著主動向林孝智伸手:“林先生你好,三月你來深圳丨時趕巧了,我正在美國跟歐洲考察學習他們那邊的保險製度一時趕不回來,結果沒趕上見麵。”

平安保險公司說來跟歐陽也有不小的淵源,其前身就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RR年才改名叫‘平安,,而招商局跟蛇口工業區就是歐陽負責的。在此之前馬哲就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副經理,所以歐陽說他是自己以前下手大將,雖有提攜馬哲的意思,倒也基本屬實。

林孝智驚訝打量著他,見他伸手主動示好,也笑著與他握了握手:“馬總你好,這還真是巧了,我這一次來深圳丨除了考察下蛇口工業區這邊,考慮把深圳丨直接投資外,也是來參加平安保險的股東大會。”

許是在深圳丨見多了來大陸投資,高昂著腦袋,唯恐彆人不知道他是來施舍,一樣的香港商人,馬哲對他的和善態度小小有些驚訝,心理不免對他也產生了好感。要知道他雖然是平安的董事總經理,其實現在除了領一份固定工資外,就隻有少量的部分於股,若非他是公司管理層,是根本沒資格參加股東大會的。不過有心與林孝智深交,終歸還是一個聰明人,知曉今天這個場合不太合適。

當下笑著起身說:“股東大會就在後天,有關於平安的未來發展我到時候會跟林先生詳細說說。今天我是聽說了老爺子身體不適,過來看看老爺子,就不耽誤你們談事了。這是我的名片,上麵有我的聯係方式,林先生若是想在深圳到丨處轉轉,我可以為林先生做個向導。”

九十年代初大陸用名片的公司高層不多見,這馬哲不愧是曾到過歐美學習過的人。林孝智笑著接過了他的名片,也抽了一張自己的遞給了他。他起身告辭,歐陽也沒挽留,正如馬哲剛才所說的,今天這場合不合適,林孝智來拜訪歐陽,顯然是有事要談的。

馬哲起身走後,屋子裡沒有了外人,這歐陽常年來回於香港跟大陸之間,顯然對他林孝智十分熟悉,知道他立場上是親近大陸的,因此態度十分熱情:“林先生這次來深圳丨有心投資大陸我們是舉雙手歡迎。深圳丨作為大陸的改革窗口,一直都在努力學習港台甚至日本跟韓國、新加坡的先進經驗,但是因為一部分的曆史原因,大陸在基礎投資、資金跟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不小,而這些正是香港所不缺乏的。就是不知道這一次林先生來,是準備辦廠還是直接投資大陸企業?”

因為大陸改革之初提出的市場換技術、資金的戰略,八九十年代大陸對於外商投資入股大陸企業並不排斥,當然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限製還是不少的。比如軍工和準軍工不對外資開放,部分涉及到電力、能源等國家工業命脈的央企國企暫時不對外資開放,同時不少省份還規定外商投資大陸企業時不能占控股權,而且必須招募本地工人增加就業率。

這些規定無疑是好的,即保持了大陸對企業的掌控,又吸引了外資、引入了新技術跟管理製度,同時還造福了一方百姓。可惜後來在一部分隻求政績的政客跟國企管理者的私心下,逐漸被外資的金元打倒,導致部分國有資產流失,不少優質品牌被外資趁機收購、吞並。

當然了,現在還是九十年代初。

“都有吧,我手上剛好有些閒錢,若是遇到有合適的企業,肯定會考慮投資分享大陸改革的紅利。當然了,我這次來深圳丨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考慮在蛇口工業區投資建一個大型的消費類電子公司及工廠,完成選址後我會在一個月內投資億人民幣,未來五年內每年至少追加一個億的投資,其中除了部分技術人員跟管理人員從港台地區招募外,工人會考慮從本地直接招募。除此外,我們寰亞還有心在深圳丨購買些地皮建設一個大型電影城,以滿足未來我們集團的拍片需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