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的後期製作終於趕完了,真心不容易。讀蕶蕶尐說網
為了趕上今年的暑期檔,前期拍攝的趕班趕點就不用說了。結束了前期拍攝之後,林孝智幾乎每天都要抽幾個小時時間去親自監督後期剪輯跟特效處理,為了儘快完成這些,甚至不惜使用了兩班倒趕進程,在一百多位電腦工程師跟上百位剪輯、配樂、燈光等幕後人員的辛苦努力之下,原本需要大半年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總算被壓縮在五個月內做完了。
自從踏入電影圈以來,可以說《生化危機》是他拍攝過的最勞心費力的一部電影了。倒不是他不想像被人一樣悠哉悠哉的拍攝跟製作,這麼趕班趕點的弄林孝智也很擔心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把一部神創意拍成了爛片來,所以他才會每天都要抽時間去親自跟進後期製作。
但是時間不等人啊,年初寰亞上市之後,股價宛若坐了火箭一般直往上衝,眼看著就要打破百億港幣市值大關,真就讓他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賬麵上的財富也就是所謂的‘身價,,也隨著暴增的股價輕鬆實現了從十億到數十億的幾倍飛躍。會擔憂則完全是因為,他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寰亞的漂亮神話,都是建立在一堆堆充了水的泡沫之上的。
能把這泡沫吹起來,而且還吹得這麼大。固然他林孝智沒少自我炒作,但那些個從寰亞上市中賺得盆滿缽滿的發行商跟券商們才是最大的幕後推手,他們賺了錢跑了大半,剩下的一個看似光鮮的寰亞留給自己跟那些不明真相,被他林孝智過去的炒作跟輝煌迷惑的一群股民、小散戶們。
泡沫再美還不都得有破滅的那一天,他林孝智雖然先後出手,收購了香港本土昔日最大的廣告製作公司跟發行商美亞,又收購了美國獨立製片公司—米拉麥克斯公司,看似把寰亞根基充實了一些,其實林孝智的心裡一直都有數,一旦寰亞的財政狀況或者說是集團收益低於外界的預期,就是這個泡沫被擠爆的時候。
上半年寰亞還有紅色警戒》的歐美、日韓票房給海外錄像帶所帶來的幾億利潤不斷送來,倒也不擔心給外界看的財政報表不光鮮。可是下半年就不成了,還需要新的刂潤點,出來支撐著寰亞。不誇張的說,《生化危機》就是這麼被逼的從一年的製作周期,縮短至半年內。
“弄得不錯……”
把送來的拷貝盤看完,林孝智對於《生化危機》的後期製作還算滿意,受限於技術,以他看多了河凡達》、《變形金剛》等特效電影集大成者的眼光來看,寰亞傾儘一個集團之力搞出來的《生化危機》,儘管比康斯坦丁版的劇情跟打鬥上都要好上一籌,但特效上受限於時代的局限性,還是有些小瑕疵的
不過瑕不掩瑜,能在9l年就把這部電影給拍出來,足足比厲害上它的誕生提前了十年,寰亞傾儘一個集團之力搞出來的它可謂代表了現在香港電影產業的最高水平,儘管與好萊塢已經拍攝結束的《終結者》還有段差距,與明年將開機的《侏羅紀公園》差距更是巨大,但放眼整個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流的水準了。今年的世界票房排行榜上,必將會有他的這部《生化危機》的一席之地,一年的準備跟辛苦總算沒有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