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機臨近(2 / 2)

東方好萊塢 一品黃山 5169 字 11個月前

好事成雙來,儘管比在香港晚了些時日,不過經過寰亞的一番努力,邁入十月之後不久,《生化危機》業已完成了在台灣省內的宣傳正式登陸銀幕上映了。

“跟過去一樣,我們寰亞還是聯係的學者公司發行,還是固定票房的三成分成”

寰亞發行總監鄭飛一身風塵剛從台灣飛回來,臉色卻不算好看。《生化危機》放映之前,寰亞原本打算是在港澳台三地同時放映的,之前諸如紅色警戒》跟《殺手裡昂》都是這麼搞的,港澳台加上還未完全對寰亞打開大門的大陸可以說是他們的後方基地了,因此林孝智一直都主張三地同日上映,以加強寰亞對三地市場的影響力輸出。

但是這一次卻出了些意外,許是因為年初的北上訪問大陸的緣故,林孝智在收獲了北京高層友誼的同時,跟台灣省當局之間本來就沒有刻意經營過的關係驟然轉冷了。之前《生化危機》殺青不久,林孝智就準備在港台地區同時宣傳,香港這邊都開始弄時,台灣那邊電影圈裡卻傳出來一些不好的風聲,寰亞台灣分部更是傳來當局可能要禁止他們的電影在台灣省內上映的消息。

而後來,《生化危機》遭遇的一切,也都讓這部電影能否在台灣上映蒙上了一層灰塵。先是寰亞聯係台灣省內幾大報紙跟電視台想為《生化危機》宣傳時受到冷待,結果已經做好了砸錢準備的林孝智雖說這錢沒花出去,卻也沒如他所期待的那樣,再一次在台灣複製香港那種鋪天蓋地的宣傳狂潮。

台灣電影的審核評級效率雖然沒有香港那麼快,這邊有時候運作一下兩三天內就能搞定,但台灣那邊一般情況下五到七天內都會有結果,遲一點也不會超出十天。可是,《生化危機》自打寰亞遞過去申請評級後,首周沒有任何動靜,第二周也沒有下文,一直到第三周過了大半,如今已經兼任寰亞副總裁的鄭飛才在第六次準備登門時,得到了《生化危機》通過當局審核的通知。可饒是如此,這部電影隨後卻遭到了台灣四大國營發行商的冷淡對待,不但一改過去主動派人聯係,開出各種優惠希望引入放映的態度,竟然在寰亞這邊主動聯係後,其中兩家不僅給出的放映場次不多,檔期更是糟糕。

以至於寰亞最終不得不再跟學者合作,大佬蔡鬆林雖然沒有落井下石卻也趁機要走了電影的錄像帶發行權,要知道在合並了美亞之後,寰亞已經把港澳台跟東南亞地區的錄像帶發行權全收了回來,就算是之前跟寰亞合作頻繁的學者,也再難得到錄像帶發行授權了。

林孝智笑了笑,不以為意:“學者那位蔡老板還是那麼會做人……”

台灣那邊的票房是要給當局繳納了收,後,一般是院線得到剩餘的五成,發行商拿三成,製片方卻隻能拿到兩成,這種奇葩製度嚴重壓製了本土電影的發展,除了一些台灣本地的名導跟有實力的電影公司才能額外拿到更高的分成,大多數製片商隻能靠當局的補貼過活。海外電影在台灣上映吃的是另外一種分成,能拿到固定票房三成的基本上都是美國五巨頭、日本東寶跟香港這邊的少數幾家電影企業。

擱以前寰亞在台灣發行電影自然能享受這個待遇,不過現在嘛,台灣當局擺明了要給寰亞穿穿小鞋,甚至不排除準備殺雞儆猴的意思。學者公司雖然是台灣最大的民營發行商兼院商,蔡鬆林本人也是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但這時候還是我行我素的不配合台灣當局‘整治,他們寰亞,都說商人重利,尤其可以看得出來,學者公司的老板蔡鬆林此人難怪能在香港電影界贏得廣泛讚譽。

台灣經濟發達,自六七十年代以來就是香港最重要的外埠市場,如今雖然地位逐漸被東南亞跟日韓所取代,依舊是港片的最大外埠之一。如今台灣當局有意給寰亞穿小鞋,身為寰亞的一員,剛從台灣趕回來的鄭飛心中焦躁難安。

他見老板林孝智不為所動,隻當是他沒有親自到過台灣,還不曉得現在寰亞在台灣那邊的局勢有多危險。

隻好提醒他說:“老板,台灣當局現在恐怕對我們寰亞十分不待見了,我在台灣待了小半個月,拜訪了不少省內的電影人,有不少人都聽到了當局正在緊鑼密鼓的製定新的電影引入法案,槍口直指我港片。咱們寰亞現在很可能會成為出頭鳥,不如讓陳總帶隊去台灣遊說下吧,一直被穿小鞋也就罷了,我就怕台灣當局可能禁止我們寰亞的電影在台灣省內放映”

“這一天肯定會來的”林孝智心中暗道一句,他是知道李輝輝就是在這幾年大旗一改,從與大陸合作轉變為不斷攻擊大陸的,而曆史上他正是出於‘愛屋及烏,反心理,敵視大陸連帶回歸在即的香港也被他恨上了。不僅在未來幾年製定了大量限製港資在台灣投資的門檻,同時台灣當局也出台了一係列的打擊、限製港片上映,甚至不惜對美國大片、日本電影甚至泰國電影降低引入門檻,以擠壓跟削弱港片在台灣的影響力。

台灣市場在回歸年前後的失陷,是給予了港片沒落的一記重擊。林孝智看過香港電影發展史,知道這一隱情的他從一開始策劃北上大陸時就想過了這一天的到來,所以早就做好了暫時放棄台灣市場的準備。

“你的提議有道理,回頭我會安排陳總去台灣一趟的。不過如果台灣當局如果真是因為政治,要鐵了心要給我們穿小鞋甚至禁止我們的電影在台灣上映,那麼我們也隻能做好完全放棄這個市場的準備”

台灣票房市場約莫二十多億台幣,兌換港幣大概八億左右,如果加上錄像帶市場的話,這個數字大概能到十五億港幣左右,比香港略小一些。隻是跟香港不同,吃這塊蛋糕的人太多了,美國電影巨頭、日本人、東南亞各國電影還有他們港片,所以新亞跟德寶過去幾年裡,每年也隻能從台灣分到幾千萬港幣的蛋糕。寰亞成立之後,整個上半年他們共計向台灣發行了13部電影,純利也就三千多萬港幣,全年加一起估計也就是七八千萬港幣,為寰亞貢獻的利潤最多不會超過一億。已經被日韓兩國所超過了,更遠在歐美市場之後。

而未來的大陸市場顯然比之台灣大了可不止十倍,這個取舍題林孝智會做

鄭飛嘴巴微張,有心再勸幾句,可想了想尋常林孝智的立場一向親近大陸,話到了嘴邊也隻能咽下回去,勉強點了點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