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新世紀後,在鄧公之後又有兩位一號首長親自為這件事牽頭,依舊屢屢遭遇港人冷態度,結果直到林孝智重生之前,香港都隻能被排除在大陸經濟體之外,看似獨、立好爽,結果除了能吃吃大陸遊客旅遊跟購物帶來的經濟外,大陸發展紅利它根本就吃不到半點。
腦袋裡一瞬間轉過了無數的念頭,林孝智強行安撫下躁動不安的心海,靜靜地坐在一旁聽大哥暢談‘環珠三角大經濟區規劃方案,。
“……香港地狹人稠,在五六十年代地價跟生產成本還相對較低的時候,我們曾一度擁有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塑膠化工跟輕電子產業。但隨著地價的猛漲所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如今的香港製造業已經基本看不到,不是轉向東南亞就是在大陸開設工廠了。大陸雖然如今經濟上略有欠缺,但在資源、人力、成本上跟香港都有著很好的互補。所以,如果可以,我們希望大陸能在這一方麵給予香港一些政策扶持。”
鄧公聽完臉上表情不變,雖然對於林孝義所說的前景十分心動,因為他跟一些同誌之前也有這種意向。但到底曾經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袖,所在的位置不同,讓他更清楚這言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
且不提香港那邊多少人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大陸十分警惕,稍稍一點好意詢問,都有可能引起對方猜疑,因為是大陸準備吸於香港的血。而且,就算是在大陸這邊想要施行也是困難重重。當初他設立沿海經濟特區時,已經被不少老同誌批評經濟特區,將成為資本主義腐化社會主義的橋頭堡。現在又有了前幾年的西方和平演變跟蘇聯解體的餘波,就算是他提出來恐怕都要引起高層的一番爭吵。
仔細考慮了一會,他才說道:“林先生的提議非常好嗎,未來香港回歸之後,確實需要加強跟大陸之間的全麵合作。”
話一轉,“我們大陸這邊過去其實早就提出過合作的意向,不過嘛,香港那邊的反映比較敏感,總有一些人跟聲音認為合作的結果隻會是大陸吸於了香港。所以林先生的提議雖好,但想要施行起來卻很困難”
老人會這麼說早在林孝智的意料之內了,所以他才剛剛說完,林孝智便接話說道:“誠然,現在的香港因為回歸導致人心惶惶,對於大陸普遍抱有不信任的態度。但是造成這種原因無非就是港府跟部分媒體的刻意引導。港府那邊我們沒能力解決,不過媒體方麵至少我可以保證,未來林家所持有的所有傳媒,不會出現任何關於大陸的負麵報道”
連大陸都隻去了幾趟的林孝義自然不可能提出什麼合作計劃,他如今在暢談的方案自然是出於林孝智之手了。
之所以會在老人南巡時單獨提出這麼一個方案,他也是有私心在裡麵。步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可以說已經發展到了狹小的土地所能承受的巔峰,再想往上一步已經很難。這幾年來隨著他對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大,重生所帶來的自信跟商業上的成功都讓他的野心越來越大。
無疑,現在的香港已經太小了。電影產業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反映,這幾年就將迎來它的巔峰,下一步不進則退。
《黑俠》在台灣審核受阻,得知台灣當局可能要那他開刀一事已經讓他明白了,自己前幾年高舉著親大陸的旗幟雖然讓自己獲得了進入大陸的門檻,但他身上的某些標記也是不可能洗掉了。何況他也根本不想洗去,親大陸這個招牌還得繼續揮舞,不提寰亞作為目前大陸唯一一家允許被引入電影的公司,對於大陸這個未來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光是他在大陸開始投資的產業,都能為林家帶來百年富貴。
所以,他才會讓準備參政的大哥林孝義適時拋出‘環珠三角大經濟區規劃方案,,一方麵林家可以利用這一方麵獲得大陸的更多支持跟庇護,另一方麵寰亞也能伺機謀求大陸電影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而且這的確是一份對於香港好處要遠大於大陸的方案,一旦真能讓香港經濟與深圳丨廣東等未來大陸經濟強省並軌,市場無形之中就擴大了很多倍。
無疑,林孝智的承諾讓老人眼睛一亮。港人拉攏不易,便是立場比較親近大陸的金庸,他名下的報紙《明報》過去也沒少報道過關於大陸的負麵新聞,連他都是如此了,其他媒體就更不用說了。這一點林孝智無疑表現的很好,在他再三的警告之下,之前被他收購的《成報》上就從未出現過關於大陸的負麵報道,所有涉及到大陸的新聞都比較中規中矩,這一條雖然引起了不少業界譏諷,但確實獲得了大陸的好感,這也是緣何大陸對於他能收購亞視跟多家傳媒暗中支持的原因。
想了一會,鄧公才笑著回答說:“香港若是多一些小林先生你們這樣的愛國商人,那麼回歸的阻力可就能少不少了。這樣吧,我看林先生也準備了一份詳儘的規劃方案,不如讓我複印一份詳細看完再跟相關人士討論一下吧可行性吧。當然了,香港那邊還得看你們得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