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邀請參加今晚盛會的記者大都在圈裡小有名氣,他雖然不懼這些人,但被圍住之後林孝智卻也沒有拒絕,想了想便點頭答應了:“可以”
“林生,方才你在獲得本屆金像獎最佳導演大獎時,卻在台上發表了一段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獲獎感言,請問是對金像獎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
最先開口向他提問的是一個來自《星島日報》的記者名叫鐘慶亮,儘管去年年底時他跟星島報業結下了一點梁子,不過報業女王胡仙到底老了,事後根本沒有秋後算賬的意思,聽說她反而在內部會議上嚴令約束下麵儘量不要與他再生衝突。像是這鐘慶亮所提出的問題也少了一股逼人勁,所以林孝智爽快地先回答了他的問題。
“這位朋友說的不錯,我確實是對金像獎有些意見,或者說是對現在的金像獎十分不滿”
這幾年金像獎的現狀讓林孝智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而他的身份也注定了他不懼得罪人,大不了跟金像獎玩吹了他依靠著手握多家傳媒跟亞視電視台,再推一個大獎出來也不是辦不到。
“有很多人都覺得,金像獎的誕生是受到美國奧斯卡的影響。但我本人從來不這麼認為,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金像獎是深受台灣金馬獎的影響。台灣金馬獎是華語電影圈裡的首項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大獎,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金像獎學誰也彆學金馬獎,金馬獎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可學之處了。”
“對本地電影的傾斜性保護、深受台灣當局意誌左右、前幾年更是頻繁傳出作品要獲獎還得拚影響力拚圈裡人脈,這些弊端都影響到了金馬獎的公平性。對文藝片的過分青睞跟推崇,更是嚴重的打擊了本土商業電影的發展。去年台灣年度總票房越19億新台幣,其中引進的美國電影創造了9億多的票房,我們港片占去了億多,日本電影跟其他亞洲電影又那走了一兩億,台灣本土電影到底創造了多少票房?我數學老師沒能教好我算術,抱歉我實在計算不出來。
“我實在想不明白,就是這麼一個獎項有什麼值得香港金像獎學習的,諸位回去可以把過去幾屆金像獎的入圍作品名單跟最終獲獎作品拿來看一看,看看現在的金像獎成了這麼樣了。年年學金馬獎搗鼓出一兩個黑馬來,沒話題製造話題也要推黑馬。我林孝智不怕得罪人、遭封殺,既然你們想一而再再而三的玩,還沒完沒了了。我也不怕做第一個站出來開炮的人,我隻想以一個普通香港電影人的身份跟金像獎評委會問一聲,你們還想怎麼玩?”
“金像獎除了在剛誕生的最初幾年給予商業電影公平待遇外,這幾年裡金像獎評委會的傾向越來越奇葩。去年香港一共拍了二十幾部文藝片,本屆給了五部文藝片二十一項提名,我數學老師死的早,你們誰來給我算算這算什麼?每年都這麼賣力的推文藝片拿金像獎,我們商業電影是後媽養的嗎?台灣電影拍文藝片拍到市場全丟了,歐洲電影拍文藝片拍到老家都給美國大片連鍋端了。過去的五年中,香港所拍攝的上百部文藝片中,獲獎者比比皆是,但是影評認可不代表觀眾認可,叫好不叫座者十有**,票房能過千萬者屈指可數,甚至多數文藝電影都是虧錢賣吆喝。腦子傻了還是眼睛瞎了……”
“我理解金像獎評委會對於拍攝文藝類電影的鼓勵,隻是這種鼓勵應該是有限度的。去年香港共誕生了二十六部本埠票房過兩千萬港幣的電影,所創造的各國總票房加在一起不下四十億港幣。也許是我們真沒有藝術性、我們隻會砸錢請大明星、應用最新特效技術糊弄觀眾,所以票房大賣的電影中一個提名都沒獲得的比比皆是難道觀眾都是傻子,願意掏錢去看一部很差勁的電影?還是金像獎評委會覺得隻有你們懂電影,其他人跟觀眾都是傻瓜?”
對於金像獎,林孝智是真有一種怒其不爭的憤怒。除開金像獎誕生最初的幾年外,往後是一屆不如一屆。金像獎原本隻有幾個具備評選資格的組織,後來擴張到了十幾個之後完全變了味道,你喜歡的我偏不同意,除非你們也給我看中的電影投票,不然我也不會讚同把某項獎給你們看中的電影。
這叫什麼,完全是把金像獎跟香港電影當玩具耍。
本來今年他是不準備發作的,因為這一屆金像獎《黃飛鴻》這部徐可新作的橫衝出世,把金像獎原本準備力推的本屆黑馬《婚姻勿語》給於掉了。而且《跛豪》、《九一神雕》等幾部商業電影也各有斬獲,看上去是很普通的一屆
然而他林孝智是什麼人,香港最大的寰亞電影集團的老板,圈裡幾乎沒有什麼風聲能瞞過他。在金像獎開幕之前,他就聽說了今年影評協會力主推《婚姻勿語》,而導演協會則因為多數成員都支持曾誌偉跟陳可辛他們的《雙城故事》,結果這兩個金像獎評選權力最大的組織鬨了分歧,才便宜了《黃飛鴻》這些商業片。
這雖然是圈裡小範圍傳的小道消息,但無風不起浪。正是惱怒某些評委這種把金像獎當成自己玩具的心態,他才決定了不等到原曆史上更荒唐的第屆香港金像獎再發難(本屆金像獎16座獎杯隻有l個最佳男主角跟4座小獎給了商業電影),直接選在了今年向金像獎開炮。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