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次北上(1 / 2)

東方好萊塢 一品黃山 4545 字 11個月前

隨著飛機的引擎轟鳴聲漸去,林孝智緩緩摘下了眼罩睜開了眼睛,他知道這是要到站了。

耳邊聽著機艙裡到站的提醒跟注意事項交代,他伸了一個懶腰舒展了一下因為久坐而有些酸痛的身體。

自年初得了北邊的‘喜愛,,得了一頂‘香港事務顧問,的紅頂帽之後,林孝智一直認為這是他自重生以來最得意的一件事。倒不是他是個官迷,事實上‘香港事務顧問,並非官職,充其量也更像是個擺出來給外界看的花架子而已,不僅在香港的港府裡不掛任何公職,就算是正在商討組建的未來特區政府裡,港事顧問也不代表任何。

港事顧問每月開會一到兩次,悉數是由新華社香港分社組織召開。說是開會到真是不假,隻不過卻不是關於香港回歸的探討,,像茶話、酒會反更多些,反倒是真正關乎香港回歸的核心問題,從來沒人會談。當然,新華社偶爾邀請也會一些有、量,的港事顧問,進行一些有限接觸跟會商,林孝智就有幸作為香港金融界跟電影行業代表參加過兩次內部會議,儘管這兩次會議雙方隻少量達成一些口頭協議,也足夠他掌舵林家這艘大船,不至於一不留神就觸了暗礁。重生者也不是萬能的,誰叫他前一世隻是個普通電影人呢,重生之後讓他帶領一家電影公司拍拍電影還好,掌舵越來越大的林家這艘大船,勞心傷力。

“林生一路倒是好睡”

開口打趣林孝智的是一個年齡看上去也就隻比他略大幾歲的男人,他叫徐世英,雖不是首屆被特聘,的香港事務顧問團成員,但他老爸徐四民卻是。

徐四民是香港老牌傳媒大亨,他名下的《鏡報》發行量雖不如香港報刊前列,但若論在港台精英階層之間的影響力,《鏡報》絕對能夠排進香港報刊前三行列中。

與靠娛樂新聞起家的《東方日報》等傳媒不同,《鏡報》是一個專注於政治、軍事跟經濟的嚴肅類中文報刊,尤其對於大陸跟亞洲軍事政治頗有見地,不止林孝智最近一年來開始訂閱起它,聽說香港諸多富豪都是期期必訂,由此可見一斑。

自打收購了《成報》之後,他就曾經打過《鏡報》的主意。奈何徐家雖算不上超級富豪卻也家底殷實,《鏡報》銷量又好經營也是良善,加上徐四民還把《鏡報》當成非賣品謝絕報價,林孝智也隻能跟眾多打過它主意的富豪一樣消了這妄想。

徐四民號稱徐大炮,前兩年政治風暴時香港媒體人裡就屬他罵大陸罵地最恨,可此公自抗戰時期就認識諸多延安大佬,傳聞更跟鄧公有著書信往來。所以他這位立場鮮明,政治風暴影響逐漸退去後還在逮著大陸大罵的反對派,得到首屆港事顧問的身份,出乎香港各界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不過許是徐大炮自己也曉得他前兩年罵大陸罵得太ut了,他雖然沒有拒絕大陸的港事顧問特聘,但北上授勳邀請時本人卻找了個借口沒來,隻讓他的兒子徐世英代他跑這一趟。雖然此舉有些打臉的意思,卻也能從中窺見幾分他的火爆脾氣來。

許是因為都有個媒體人身份吧,這徐世英自在機場見到他之後,便主動跟隨他一起北上的宋念輝調了位子挨著他坐了下來。兩人之間在飛機上倒是聊了很多,直到過了上海之後他有些乏了才各自閉目養神起來,這會也算有些交情了,難怪徐世英敢打趣他。

林孝智不以為意地笑了笑,他在前來大陸之前一段時間裡都在拚命拍攝《刺客聯盟》。也是天公作美,接連半個多月的好天氣讓劇組終於趕在他北上前完成了《刺客聯盟》的最後拍攝,在他北上兩天前殺青進入後期製作環節。半個多月的加班趕點,即使是精力一向旺盛的他如今也感覺到

“之前趕了半個月拍戲,雖然北上前也休息了兩天,這精神還是沒緩過來”他也不隱瞞,不過也確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徐世英聞言微楞,在香港雖說娛樂圈中的明星、導演地位不低,不過在真正的豪門看來,充其量也就是名氣更大點的戲子而已,說白了還是看不清娛樂圈的。麵前這位主前幾年雖然名聲不好,但這幾年卻突然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更是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了在電影方麵的驚人才華,短短幾年時間裡竟然從電影這一行業裡掘金無數,可比無數香港豪門幾代走私、實業賺得還要多。

《鏡報》可不同於香港主流的那些吃娛樂軟文跟八卦報道的媒體,擁有一個覆蓋港澳台、東南亞甚至滲透到大陸的專業新聞收集網絡,也因此對林孝智的發家史比常人知曉的更多的多。比如徐世英就不僅知道林孝智跟他的心腹,那位跟他換了位子的九龍銀行現任總裁宋念輝曾多次做空、做多台灣股市,獲利何止億萬。同時《鏡報》還曾黑市某些渠道得知,麵前這年輕人前兩年就曾在黑市賭了一把人民幣彙率,短短一年多出手後的獲利就幾乎與他們徐家的總資產相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