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雙周刊》倒也不留一點情麵,儘管新藝城三巨頭不合,但敢這麼明目張膽寫出來的,放眼整個香港也就僅有《電影雙周刊》獨一家了,連一向大膽的《東方日報》為了能從新藝城得到源源不斷的新聞,對於三巨頭不合這樣的新聞,也很少正麵報道,也難怪《電影雙周刊》會遭到來自新藝城的封殺了。讀蕶蕶尐說網
又往下翻了幾頁,無非都是一些影評,其中有的中肯,有的太過偏頗,林孝智翻看了幾篇,也隻在一片名為“再看《霸王花》,程龍小成本掘金大寶藏”的影評上稍稍多看了幾眼,便翻了過去。
快速將《電影雙周刊》翻了一遍,林孝智倒是對雜誌上的幾個廣告位招租來了些興趣。如今正是《電影雙周刊》發行量最大的時期,據說每一期出貨量都不在12、3萬冊以下,甚至在日本跟台灣也都有一兩萬本的印刷量。以《電影雙周刊》的出貨量,每期一個廣告位隻有七千到一萬八港幣不等,倒也談得上劃算。
“看來等《我為卿狂》拍攝完成後,可以考慮下聯係《電影雙周刊》,買上幾期的廣告位!”
揉了揉太陽穴,林孝智心中若有所思。他想得很多,自己在《電影雙周刊》上買了廣告位,他們的工作人員,應該也會關注一下吧,到時候若是能給幾篇影評,無論是好是壞,對於電影的票房都是有好處的。
電影可不隻是你的片子好,就一定能賺錢了。前一世,他就見過不少質量、口碑一般的電話,完全是靠話題跟宣傳炒作,硬生生的把一部爛片搞成了大賣之作。
無聊的等待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半個多小時就過去了。當包間內的時鐘指針指向了十一點三十分時,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徑直停在了鬆之間的包間外。
接著傳來兩聲敲門聲,還沒等到他回應,一個身影推門而入。
“嗬嗬,我還以為我來得已經很早了,沒想到小哥兒來得更早。你好林生,我是何藩!”
來人約莫五十來歲,身材高大挺拔,一張英俊的臉龐並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改變太多,反而是紋理之間布滿的剛毅,一股飽經滄桑的歲月感迎麵而來。
此人正是何藩,香港豔情片大師。
“何生,你好!”
林孝智起身見了一禮,他跟不少香港電影人接觸過,知道香港人很重視資曆跟禮貌,“貿然打擾了你的休息,前段時間我們新亞電影拿到了一個不錯的劇本,有關電影導演問題上,我更喜歡你的導演風格,這才有了這一次的冒昧打擾,希望何生不要見怪!”
何藩笑著跟他點點頭,顯然對他第一印象還不錯。儘管這房間內有空調,不過未免感冒,林孝智定的溫度並不太低,他從外麵進來時穿了一件西服,如今似乎感覺到了熱,徑直把外套脫掉搭在了旁邊的椅子上。
“不打擾,打擾什麼?這幾年我已經很少接電影了,眼看著馬上香港要回歸了,我家裡那混小子去了加拿大不願意回來,一直也都在催我結束香港這邊的工作,去加拿大養老。林生,你該知道我的接片原則吧?”
“知道,何生請放心吧,導演方麵我也可以承諾,隻要何生願意接,除了財務審核外,新亞不會插手拍攝跟劇組管理,一切由你說了算。至於劇本的好壞,王婆賣瓜的事情我做不出來,所以還要何生自己品鑒!”林孝智點頭,將自己放在旁邊板凳上的公文包拿了過來,取出裝有《我為卿狂》劇本的文件袋,給他遞了過去。
何藩在香港電影界也算是一怪,他的那個‘三不接’原則在香港電影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何為三不接,即‘爛劇本不接、不放權不接、投資過五百萬不接’。
這前兩個原則還好理解,誰人都不想接爛劇本,更不願意投資方過分插手劇組管理,對導演拍片指手畫腳的。但是他那個投資過五百萬不接的原則,倒是令林孝智有些詫異了,畢竟哪個導演不希望自己拍片能夠拉到的投資越多越好,可他倒好,投資過五百萬的根本不接。
何藩笑嗬嗬地接過劇本,隻是點點頭卻沒說話,他是極重原則的人,自己的那個三不接原則林孝智也隻滿足了一個,他倒是不急回複。
“我先看看劇本吧!”
“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