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尼斯電影節(1 / 2)

東方好萊塢 一品黃山 4461 字 11個月前

新亞一行人並非是今年唯一一隊來自香港的隊伍,跟李嘉昕在威尼斯瘋了整整一天,把一半的景點都轉了一邊後,回到了酒店裡已經到了深夜。<-》

不過,林孝智這個老板當得不,不代表旁人也是一樣。鄭飛跟司馬傑他們幾乎一天都沒在威尼斯閒逛,而是窩在了組委會那邊,了解詳細的章程。作為《朋友》的導演,葉韋信更是認真,不僅打聽了很多參賽作品的資料,甚至還跟來自香港的另一個參賽隊伍交換了資料。對於能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大獎,很顯然這位年輕導演遠比林孝智要重視的多。

正是從葉韋信這裡,林孝智知道了來自香港的另一支隊伍的情況。說來還是他的熟人,這部來自香港的參賽電影,乃是影之傑公司的《旺角卡門》,帶隊的人正是鄧光榮跟王家偉,一行人中還有張蔓玉跟劉德樺等幾個主演。不過林孝智可不看好他們一行人,威尼斯、戛納跟柏林三大電影節中有個不成名的‘潛規則,,一部電影隻要獲得了三大電影節中的其中一項大獎,基本上就很難再在另外兩個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這是一項相當不錯的規定,既保證了更多優秀電影的獲獎機會,也令某些‘成名電影,怒刷大獎的妄想落空了。今年年初,《旺角卡門》才剛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評委青睞,獲選198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參展,雖然算不得什麼大獎,但影之傑公司再想這部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有所斬獲,難度也就隻比老謀子的紅高粱》想要得獎稍微低一點。

一夜纏綿之後,第二天就到來了。

1989年,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在8月的倒數第二天開幕。8月30曰這一天,林孝智他們起了個大早,本以為自己趕在開幕式到來前抵達會場時會人很少呢,隻是他們還是太小看了這個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的影響力,當林孝智他們坐著在酒店租來的保時捷抵達會場時,密密麻麻的人流跟長槍短炮架起來的龐大陣容,饒是林孝智他們有所準備,但也是嚇了一跳。

正所謂星光燦爛,威尼斯電影節絕對當得這個詞,跟威尼斯電影節比起來不要說香港那個撲街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了,就算是被認為華語電影盛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也是小巫見大巫,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作為歐洲舉辦的三大電影節之一,威尼斯電影節上歐美電影人雲集,尤其來自歐洲的電影人多不勝數。當然,對林孝智他們而言,這些人都是老外,但對於歐洲電影人而言,他們這些來自東方的麵孔才是真正的卜來者,呢。

8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出現華語電影,這顯然是比較新鮮的一件事。所以,當新亞一行人出現之後,倒有不少外國記者都拿著相機來拍攝了幾組照片,倒也令他們不至於完全沒有一點關注度。

而隨後趕來的影之傑公司的一行人、來自台灣的《悲情都市》劇組一行人,也都把這種熱潮推向了高氵朝。儘管並非住在一個酒店、賓館,但似乎來自香港跟台灣的另外兩個團隊,也都跟林孝智他們打得一樣的主意,都是趕在電影節開幕式之前抵達會場,仿佛早早趕到會有什麼加成一樣。

見到了鄧光榮,林孝智他們感覺分外親切,在一群老外當中這兩個來自香港的團隊也算是‘同鄉,了,很快便湊到了一起抱成了團。

“老弟,我要是知道你們新亞要來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根本就不過來了。現在香港任誰不知道你們新亞潛力無限,這次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隻怕你們新亞也是有備而來”

“大榮哥你這真是太抬舉我們新亞了,什麼叫有備而來,我們隻是拍了一部新電影,過來湊個熱鬨而已。要說有備而來,還能比得過你們影之傑。家偉的《旺角卡門》可是在戛納電影節上都獲得不小反響的電影。依我看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你們公司拍的《旺角卡門》一定是金獅獎熱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