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渣打銀行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在宋念輝飛往英國之後,圍繞著渣打的股權爭奪戰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英國,在渣打管理層的努力之下,先後已經有十數位中小股東倒向了現管理層,再加上還有高士敦家族在努力吸納股票,目前渣打高層所持有跟能夠影響到的股份已經接近三成,不比提前半年就在準備的九龍銀行所吃下的股份少多少了。
好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宋念輝也拿下了幾位中小股東,又將手上的股份增加了些。同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公關後,勞埃德銀行的報價也漸漸回落到他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了,就在昨天早晨,宋念輝從倫敦打電話給他時推測,應該能以3。35億英鎊以下的價格,將勞埃德銀行手上所持有的約6。03%的渣打股份拿下來!
而一旦拿下了勞埃德,則他們所持有的渣打股份將一躍超過45%,穩穩占據上風。到時候待看到局勢明朗之後,相信不少還在觀望中的渣打機構投資者們,會有不少倒向他們的。
葉韋信剛從美國回來,就是他跟跟李國興一去前往美國,同斯皮爾伯格跟環球影業談好了《侏羅紀公園》在香港、日本以及英國的發行權問題,順便也聯係了幾家這幾年與寰亞多有合作的美國院商,談了談幾部電影的赴美上映問題。
談判結束後葉韋信便直接返回了香港,而與他同去的李國興卻轉道去了英國暫時接手uct院線的管理,直到新的總裁完成手續交接前往英國辦公前,他都要暫時待在英國。
uct院線的未來總裁,林孝智最鐘意的兩人就是原德寶院線的總裁岑建勳以及金公主院線的原總裁伍兆燦。
之前他曾向岑建勳發出過邀請,不過被岑建勳拒絕了。他自從德寶離職之後,自己折騰了一家名為‘瑪維利克製片公司’的皮包電影公司,一晃幾年下來也投資了那麼幾部電影,可惜這老炮兒也不知道是不是腦袋秀逗了,連拍幾部酸死人不償命的文藝片,雖說成本都不高但也前後虧損了三四百萬。
今年入了年之後,岑建勳似乎腦袋終於開竅了,更可能是被一連串的虧錢電影把老本都快掏光了,終於不再窮酸地搞什麼文藝電影,重撿當年老本行拍起了小成本喜劇來,這類電影現在其實已經不是市場熱點了,但想賺錢卻也不難,何況作為昔日的香港電影巨頭,岑建勳在圈裡也有著非一般的號召力跟人脈,一時間倒也搞得挺熱鬨的。
岑建勳舍不得自己那家電影公司,林孝智隻好再派人聯係了伍兆燦。這回伍兆燦倒是沒再拒絕他了,而是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伍兆燦自雷覺坤時代就為九龍大亨打理金公主院線,十幾年下來也是兢兢業業,還首創了香港影院+餐飲零售的經營模式,一度還曾想搞電影會員製,可惜幾次提議都被雷覺坤以太冒險這一借口壓了下來,雷啟正時期他再次提出又被拒絕,再到羅兆輝時甚至連他提議撥款升級影院配置都沒通過後,眼睜睜看著昔年業界最大的金公主影院,現在已經比老對手嘉禾跟德寶院線甩開了幾條街,也難怪他會失落想要離開了。
不過伍兆燦想辭職也不容易,他跟金公主的合約倒是早就到期了,但羅兆輝在圈裡沒什麼人脈,一時間也挑不出個合適人員來接替他手上的活兒,伍兆燦到底還心念著老東家,便答應了給他們留兩三個月時間尋找合適的接班人。
入了座,林孝智衝了兩杯紅茶,一杯遞給了葉韋信一杯端起淺飲幾口才放下,笑著說:“今年你在戛納電影節上表現閃眼,《楚門的世界》接連斬獲了金棕櫚獎、評委會獎以及國際影評人聯盟獎三座金杯表現搶眼,不怪我把電影給押後這麼久才讓放映吧?!”
提到這部電影時他的眼神也略顯古怪,明明在劇本創作時他已經把名字改成了《誰的世界》,可哪裡想到等到殺青後進行後期製作時,葉韋信卻覺得這名字並不好,因為主角名字就叫‘楚門’,於是他又做主把電影名字改回了《楚門的世界》,沒想到繞了一圈又成了一個輪回。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楚門的世界》表現確實搶眼。國際媒體人團體觀影時,引起了一片驚呼跟讚賞,若非被林孝智告訴葉韋信讓他慢慢談發行,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發行商甚至承諾了最遲六月底就能讓它在本國上映。要知道這絕對是隻有大火的電影才能有的待遇,很多在電影節上被各國發行商們看中的電影,大多都是在電影節後半年到一年才能有機會登陸各國影院。
葉韋信剛從美國回來,親自去看了兩場《侏羅紀公園》,一臉鄭重地搖頭:“公司的計劃我知道,為了狙擊《侏羅紀公園》,犧牲一點票房也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林生你已經提前跟我們交代過,這部電影很不一般,但我跟李總當時還是有些不相信的。回來之前我們親自下影院看了兩場,總算明白了林生你的擔心了,讓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香港上映,絕對是港片的災難……”
《侏羅紀公園》其中也有林孝智的投資,倒不是他腦殘硬要跟錢過不去,不針對《侏羅紀公園》就心中不舒服了,而是沒人比他更清楚原曆史上這部電影對於港片的衝擊力度有多大。
原曆史上93年之前美國大片雖然已經在台灣市場站穩了腳,但港片依舊牢牢把持台灣省內一半以上的市場,直到93年中小片商的成立再加上《侏羅紀公園》的衝擊,到了94年港片在這個最重要的外埠首次被美國大片擊敗,市場份額跌倒四成以下,從此再也沒能起來。
於東南亞也是一樣,而且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東南亞各國又先後掀起了扶持本國電影的地方保護主義,港片的日子本來就沒那麼好過了。
日韓兩個港片現在的最渴望開發的重要外埠市場也是一樣,韓國跟日本同屬亞洲四小龍也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票房比之香港大了何止一倍兩倍,偏偏兩國的本土電影都還不怎麼樣,政府也不敢得罪美國,結果《侏羅紀公園》一上映便迅速在亞洲引起火爆觀影狂潮,從此美國大片的概念深入人心。
對於港片而言,最殘酷的還應該數本埠的戰敗。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自二戰前其實就有英國電影在港上映,隻是英國電影並不爭氣,隨著香港本土電影的崛起,到了五六十年代就被擠得在香港完全沒有市場了。
六七十年代開始,美國電影也開始注意到了香港市場,包括《星際大戰》、《終結者》等一係列的美國熱賣大片,其實都曾經在香港上映過,隻是因為文化的差異巨大差異性,這一係列的電影中在港票房都很撲街,僅有的兩部在港票房突破兩千萬港幣的美國電影都誕生於最近幾年,分彆是《終結者2》以及《蝙蝠俠2》。
儘管成功者寥寥,但也不能忽視香港影迷在隨著欣賞水平的增加以及對外來文化的不斷吸收跟接觸中對待美國電影的態度開始有變,現在僅靠港片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新奇電影的追求了。
所以原曆史上,才會出現《侏羅紀公園》在香港一經上映,迅速擊潰了同批上映的全部港片獨自包攬了八房,並在隨後又吃下了大半個九月的票房,以六千多萬港幣的成績足足保持了香港最高票房之名直到97年另一部同樣來自美國的沉船電影襲來時,才心滿意足的讓出‘香港票房最高電影’的寶座。
試想想吧,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被一部美國電影從93年便霸占了第一票房的寶座,直到97年下半年才被另外一部美國電影再奪取,而這幾年中前赴後繼的香港電影人跟港片在不斷試圖奪回這一本該屬於自己的榮譽時卻一一戰敗,那是怎樣的一種殘忍打擊,也不怪某位香港知名電影人會因此說出了‘港片敗於93,亡於97,98之後再無港片’這種絕望的話了。
既然重活一世,林孝智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他從很久之前就在為迎戰《侏羅紀公園》而準備中,投資其拍攝隻是無法阻止之下的下下之策,一來可以分享一部分票房紅利,二來也能趁機掌握第一手的電影情報。畢竟以斯皮爾伯格的人脈跟身價,雖然初時不被看好但他最終還是能爭取到投資者拍攝《侏羅紀公園》的。
事實上也證明了他投資《侏羅紀公園》是一招妙棋,寰亞正是靠這個關係,拿到了它在香港、日本跟英國的發行權,至少可以從容不迫的在這三個寰亞的主要市場,狙擊《侏羅紀公園》的票房。對外來文化的不斷吸收跟接觸中對待美國電影的態度開始有變,現在僅靠港片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新奇電影的追求了。
所以原曆史上,才會出現《侏羅紀公園》在香港一經上映,迅速擊潰了同批上映的全部港片獨自包攬了八房,並在隨後又吃下了大半個九月的票房,以六千多萬港幣的成績足足保持了香港最高票房之名直到97年另一部同樣來自美國的沉船電影襲來時,才心滿意足的讓出‘香港票房最高電影’的寶座。
試想想吧,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被一部美國電影從93年便霸占了第一票房的寶座,直到97年下半年才被另外一部美國電影再奪取,而這幾年中前赴後繼的香港電影人跟港片在不斷試圖奪回這一本該屬於自己的榮譽時卻一一戰敗,那是怎樣的一種殘忍打擊,也不怪某位香港知名電影人會因此說出了‘港片敗於93,亡於97,98之後再無港片’這種絕望的話了。
既然重活一世,林孝智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他從很久之前就在為迎戰《侏羅紀公園》而準備中,投資其拍攝隻是無法阻止之下的下下之策,一來可以分享一部分票房紅利,二來也能趁機掌握第一手的電影情報。畢竟以斯皮爾伯格的人脈跟身價,雖然初時不被看好但他最終還是能爭取到投資者拍攝《侏羅紀公園》的。
事實上也證明了他投資《侏羅紀公園》是一招妙棋,寰亞正是靠這個關係,拿到了它在香港、日本跟英國的發行權,至少可以從容不迫的在這三個寰亞的主要市場,狙擊《侏羅紀公園》的票房。</dd>,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