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在他13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母親心臟病去世。
13歲的他頓覺人生無望,不僅放棄了籃球,還兩度選擇輕生。
這段灰暗的經曆,讓他在重返球場之後,變得更加努力。
上個賽季,他就讀於卡梅隆·安東尼在轉學橡樹山之前的陶森天主教高中。
也就是說,可以把他看作是安東尼的學弟。
因為連他參加的AAU球隊,都是以卡梅隆綽號甜瓜來命名。
高二賽季,身高201的他場均20.3分,11籃板,3.7次蓋帽,攻防一體,早早就成為了馬裡蘭州的知名高中生。
因此他也算是逆境中自我救贖的案例,在節目製作階段,製片組也曾經考慮過,以他這一段經曆為主,設計拍攝一些情節。
然後被陳宇拒絕了。
他運動能力出色,射程達到三分線,防守也犀利,常規賽階段,場均2.8次蓋帽就是最好的佐證。
樂福選他,可謂是強強聯合。
不過等比賽開始之後,加州男孩兒依舊出現了和戈登球隊一樣的問題。
配合!
丹特·格林在落位,還有補防的時候,明顯的有些不夠及時,無法第一時間知道隊友的意圖。
這就導致杜蘭特得到了不少進攻機會。
運球急停,拉回再啟動,身材高大的杜蘭特如後衛一樣,變向過掉了格林,趁著防守空當,突入籃下完成暴扣。
而這種進攻不止一次的出現。
波波維奇感慨道:“陳,凱文這個球員很特殊。”
見眾人都望向自己,波波維奇道:“以他這個身高,能完成這麼靈活的運球和變向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印象裡,NBA曆史上並沒有這樣的球員。”
“像奧登,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未來,可凱文,我真的看不到。”
波波維奇指了指電視。
奧登屬於那種眼睛一瞄,就知道未來能打成什麼樣的球員。
所以叫做瞎眼可見的天賦。
但杜蘭特不一樣。
聯盟裡是有一些高個後衛,比如哈達威和魔術師約翰遜,就是著名的高大控衛,可是高到杜蘭特這種地步,尤其是還擁有那麼誇張臂展的球員,波波維奇真想不出來有誰。
關鍵杜蘭特才16,還有的長呢。
他要再長高幾公分,還能保持這樣的靈活和敏捷,隻會更加誇張。
所以波波維奇才說看不透杜蘭特。
陳宇讚同點頭,杜蘭特的確是一個挺特彆的球員。
不過既然說到這兒了,陳宇心中倒是有一個問題,問道:“格雷格,你覺得隨著規則的變動,擴大內線球員的活動範圍,甚至於從外往內打,會不會在聯盟有立足之地。”
這個問題,陳宇其實是替開拓者,替米利西奇問的。
這兩年,聯盟規則變來變去,但大方向上,陳宇能夠感覺得到,是逐步有利於外線去發展的。
因為奧尼爾這種統治級中鋒太過罕見,而內線為主的打法,也讓比賽略顯沉悶,不利於球隊賣票。
做為純粹的商業聯盟,影響什麼也不能影響收視率和賺錢。
那在這種情況下,內線空間逐漸寬鬆,中鋒的活動範圍完全是可以擴大的。
像米利西奇,陳宇就根據他的特點,訓練他的運球,訓練他的持球進攻,訓練他高位一條龍的空切,甚至於拉到外線去扔三分。
他的活動範圍擴大到了三分線,哪裡像一個正經中鋒。
而經過了上個賽季的磨練和訓練,他已經打出了一些陳宇想要的東西。
但具體這麼打行不行,是不是浪費他的天賦,陳宇心裡也沒底。
這才想問問波波維奇,看看波波維奇這個冠軍教頭的看法。
波波維奇用一種疑惑的目光打量著陳宇,似乎想探究明白陳宇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半晌,想不通的他直接搖頭道:“不可能,沒有出色的運球,中鋒擴大活動範圍直接就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