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對照組崇國,年年戰亂,上個月太上皇帝駕崩,小兒皇帝更被各方勢力把持,朝中四分五裂,底下郡縣動亂者甚多,百姓反叛者動輒數十萬,朝中更不乏世家名臣自崇出逃,帶領妻子家眷往大啟奔來,朝廷舉國上下,早已無力鎮壓,而這是啟百萬雄兵已悄然抵達崇邊境之處。
如此絕境,有前紀國同涼國為先例,涼國國君誓死抵抗,國內死傷者無數,皇族被滅了個乾淨;前紀國國君舉國投降,乖乖地奉啟帝為主,這不好好的活著,好吃好喝供著嗎?
啟帝雄才偉略,更心胸寬廣,啟國境內魚目混雜,人中甚多,可啟國上下未有人中之分,凡啟國直轄之下,皆為女帝子民,皆享受上民待遇。
如此大帝,崇國百姓還糾結什麼呢?往常害怕亡國那是害怕被抓去了做奴隸,不眠不休的乾著最苦的活,備受壓迫。
而今還怕什麼?都是平頭百姓,去哪兒不是當百姓?啟國那般繁榮,據說平頭百姓吃得都是白米,穿的都是棉錦,據說啟還廢除了奴隸哩!
當即,皇帝不降老子降,抱著如此態度,崇國邊境一郡接著一郡投降——
啟國極其順利,便圍困了大崇皇都。
崇小兒皇帝才做了一年半的皇帝,六歲小皇帝被太皇太後握著手,在早朝之上,往降國詔書上蓋上了玉璽,自此,世間再無崇國。
大啟立國不到兩年,一統天下———
。。。。。。
結束動亂,四海升平。
女帝更國名為上啟,後世萬國統稱該朝代為上啟天國,這是史學家公認的延續了千年,最強大的帝國。
杭清下令統一文字,統一官語,統一度量衡。
結束動亂統一國土之後,國土麵積太大,定都事宜提上了日程。
原先的啟國建國才一年多,又一直忙著對外打仗,對內民生發展,杭清都忙的腳不沾地,手下這些重臣更是如此,最初她連登基儀式都沒有,直接在幾個老部下簇擁下高呼了幾聲萬歲萬歲,就做了皇帝。
說起來也好笑,這一年來她們倒是像極了草原人群,大部隊往哪兒打仗,朝廷便在哪兒。
如今可不能了,一切都要鄭重選擇。
王徵提議道:“國都須是關中,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關中,這便是原崇國今大啟雍州地界。
杭清對此不置可否,將國都遷移至原崇國皇都,地理優越,且人文近通,地又處於中原,方便日後管轄治理。
於是便下令興修若乾宮殿,在保留崇國皇宮部分基礎上,開始擴建。
杭清帶著孫家老小正式入住了大啟皇宮。
。。。。。。
登基大典在九月初二。
金風玉露,丹楓迎秋。
為登基這日女帝的穿著,尚衣局吵鬨了許久。
往年可未曾出過女帝,這登基大典穿的冕服,是否不再合適用於女帝身上?還有曆代帝王登基大典時頭戴的十二旒冕冠,這可是男子發冠,女主又該戴什麼?
若是大改登基當日的冕製形態,日後各冕服豈不是都要大改?
女帝事務繁雜,不可能理會這些私事,尚衣局差人去問,隻得到女帝一句看著辦。
這可難倒了尚衣局女官們,這世上最難得便是看著辦。
眾女官商量破了頭,最後決定登基當日朝冠仍是白玉十二旒冕冠,白玉冕冠乃是最高等級的冕冠,不能再低了。
至於形態,可融合當世流行的女子高冠樣式,象征帝王的十二旒仍需保留。
至於龍袍,那便簡單了,以往如何便還是如何,難不成有什麼衣服是男子穿的女子穿不得的?天子便是龍,女帝此等功績,難不成還配不上區區一個龍紋?
如此,便算是商定。
到了這日,杭清著明黃繡滄海龍騰圖案龍袍,頭戴十二旒平天冠,赤舄、佩綬、手持玉圭,於太極殿之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正式登基稱帝。
這日隨之舉行最為盛大和繁複的儀典,奏樂、舞蹈、鳴鐘鼓,賜宴。
皇城外人滿為患,帝王登基一連十二日放假。
皇城綿延八裡,列戲為戲場,從昏達旦,至晦而罷。更有滾燈、煙火,通衡委巷,星布珠懸,蛟龍白日,喧鬨徹旦。
由於大一統,為表繼往開來之意,以往年號棄之不用,改元為太元。
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封賞前朝後宮,杭清一連下了十幾道冊封詔書。
如杭清這般年歲就自己打下江山的絕對是有史以來第一人,父母健在封為太上皇太上皇後如此便罷了,她的祖父還健在,這是曆史上絕無僅有。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女帝這般如此年級就創下了這份大基業。
這往常都是追封,追封個高祖啥的,到女帝這兒便是難辦了,老爺子還活著呐。
封個什麼名頭?
劉老秀才自己說了,做了一輩子的老秀才,最鼎盛時期便是做教書先生,叫他做那什麼高祖?太上皇?他也是不敢,不僅他不敢,孫老爹孫老娘也不敢。
雖孫家也算殷實人家,不算那等目不識丁地裡刨食的農戶,可如今這是做太上皇太上皇後,可不是什麼其他的,難免叫他們心中膽怯上三分。
杭清安慰他們說隻是個名頭而已,以後不過是住的房子大了一點,吃的菜多了幾個,一切同往常沒什麼區彆,幾人才算是惴惴不安答應下來。
王徵倒還真是博學,不知翻哪個百年前小國國史時看見,還真有這等稱號。無上皇——
這便好了,封什麼無所謂,左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
於是,杭清詔令天下,封祖父為無上皇,封孫父為太上皇,孫母為太上皇後,大哥孫明達為肅王,其龍鳳胎二妹孫述為榮安公主,二弟孫明通為簡郡王,幼妹孫蘿為榮樂公主。
大赦天下——
接下來便是大封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