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裕民,1970年生人,今年35歲,宜城宿縣人;吳振平,1971年生人,今年34歲,蕪市人。
就是那個後世被形容成嗚呼起飛的城市。
二人當年趕上好政策,被分配到石化銷售科,屬實也是過上了幾年好日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任何背景的二人,在講究資曆的國企當中,看不到任何晉升的希望。
彆說他們倆了,搞點技術的檀立華40多歲了,都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更何況他們是做銷售的,石化缺銷售渠道嗎?根本就不缺。
無論哪個年代,想要上升都沒那麼容易,才30多歲的他們,跑銷售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這個郭嘉經濟發展的速度。
全民快步掙錢的年代,難道就窩在一座小城市,每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工資,虛度一生嗎?
檀錦程看了一眼辦公室笑道:“哪裡哪裡,廠裡有規矩嘛,不像我這兒,隨便搞,反正都是花自己的錢。”
“銷售嘛,這個本質上就是賣東西,一通百通嘛,我相信兩位叔叔能很好的適應的,現在郭嘉發展得這麼迅速,不少國企人辭職創業,兩位叔叔不想感受一下時代的脈搏,順便搏一個後半生衣食無憂?”
或許,他這就是故意的?成功不成功都對他沒有任何壞處,不成功了回去之後不會說什麼,成功了讓兩位叔叔知道主次,彆看現在小檀喊得歡,但要答應過來工作了,那就不能再喊小檀了。
兩人互看了一眼,朝檀錦程點點頭道:“那小檀伱就說說看吧,你爸還有小張應該沒有你了解的詳細。”
換了彆家也是如此,沒有那麼多時間跟你玩職場藝術。
並且銷售說實話,還是個體力活兒,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沒有一定的體格與精力,還乾不了這活兒,累都累死了。
“一起去?”檀錦程小聲對顧清清道。
又朝張旭鵬踢了一腳道:“趕緊給林叔還有吳叔倒茶啊,茶葉在哪裡你知道的吧?”
而對於顧清清而言,檀錦程則是完全顛覆了她心目中的形象,以往的檀錦程在顧清清眼裡,更多的傾向於溫潤如玉的形象。
“那林叔還有吳叔,需不需要我再介紹一下?”檀錦程笑著說道。
檀老板將語速控製得很好,能夠完全左右場麵,讓兩名國企員工,還是做銷售的毫無還擊的能力,場麵上完全控製在他的氣場之內,屬實是夠讓人心醉的。
懂得多,做點小生意賺點錢,脾氣又好沒架子,個人形象也很不錯。
“那今天就先這麼說了,中午我給林叔還有吳叔你們接風,前幾天出差在外,怠慢了。”
林裕民與吳振平,個子與檀錦程相當,放在他們那個年齡段,算得上是高個兒了,30多歲的身體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毛病,既然他們來了,那怎麼都得留下試試。
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當年這小子暑假期間突然失蹤,急得老檀夫婦團團轉,可是在廠裡鬨得沸沸揚揚的,沒想到不過兩年時間,當年那個反麵教材的小子,就發展成現在這副模樣了。
林裕民與吳振平二人並不知道檀錦程與眼前這位女孩子是什麼關係,檀錦程也沒介紹,索性當他們是男女朋友,也沒在意。
檀錦程上來便是一通直接的搬數據,用一家已經成型的年出口額不低於1個億的外貿易公司來說事兒,強大的自信讓林裕民跟吳振平一時半會兒有些不太適應。
一萬塊一個月的銷售員,工資高嗎?可以說一點都不高,一個有能力的銷售對於一家公司的意義,不是用工資來衡量的,至於6000元的底薪外加補貼還有租房,這些都不是事兒。
“是的,林叔跟吳叔你們放心,錦鵬貿易可以說是小檀一手創立的,我隻是打打雜,跟著他混口飯吃。”張旭鵬作為好兄弟,這時候適時吹捧道。
“有兩家成熟的出口企業為閃馳車業提供輸血,所以資金從來不是問題,隻要第一批小電驢下線,能被市場接受,我們的工廠就能完全正常運轉。”
“小檀就這麼信任我們的能力?”林裕民換個話題回應道。
“我自然是信得過二位叔叔的,你們都在廠裡銷售科乾了好多年了,能力自然是沒什麼問題的,小侄說句不太得體的話,二位叔叔缺的不過是一個機會而已。”
廠裡都在傳老檀家的兒子掙大錢了,沒想到過來一看比傳得還要離譜,1000多平的大廠房,各種機器陸續進場,另外還有兩家做進出口的公司。
看得出來,這兩位過來,應該是林裕民的主意。
“說過了,過來兩天小張也給我介紹了一些,大體有個了解。”依舊是林裕民接話。
“但是我們沒有做過電子產品還有小電驢的銷售啊,這方麵經驗不足啊。”吳振平道。
在一個錢還很值錢的年代,一年到手幾十萬,不比多那麼點退休金要香麼?
單單前期開拓市場,出差補貼這一塊兒,就夠他們攢一筆了,這點檀錦程自然是知道的,但也不在乎,我定的標準是那麼多,你們私下怎麼運作,跟我無關,隻要能把我交待的事兒辦妥就行。
“不過重頭戲不是這個,閃馳車業這邊才是重點,閃馳車業目前設計的是年產值三萬台以上小電驢,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如果二位能夠帶隊攻克更多的市場,未來還會繼續擴產。”
上次那小子給自己倆接風,趁機便將他灌醉了,這小子說他現在一年掙幾百萬輕輕鬆鬆,今年掙個千把萬不是問題,都說酒後吐真言,這小子應該沒那麼大的心機趁著喝酒忽悠自己,就為了把自己兩人留下吧?
“哈哈,小檀這話在理,我們宜城人喜歡講一句俗話,叫做醜話說在前頭。”林裕民哈哈道。
但五險一金這些,作為一家私營企業確實是沒法跟國企相提並論的,這也是大多數國企人跳槽的一個顧慮,但如果好好做下去,今後他們估計也看不上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