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投資要理智(2 / 2)

檀錦程也沒有過多堅持,現在又不住石化家屬區了,也不順路,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不用了不用了,我還有點其他的事兒。”李世奇連忙搖手道。

真夠操蛋的,把人約出來,走的時候居然連賬都不付。

用代理商的名義,在宜城建立一個較大的物流集散地,這是之前檀錦程所考慮過的最大讓步,同時也可以為未來開拓中西部市場做一些準備。

檀立華聽著兒子條理清晰的分析,用不帶感情的語調敘述著生意經,真的是感歎跟不上現在年輕人的思路了。

回到家,檀錦程將今天的會麵簡單的跟檀立華說了說,讓他不要再摻合其中,這事兒看起來有點複雜,應該沒有表麵那麼簡單。

“那後麵要是提出其他的要求,比如說汽車廠便宜賣給你,前提是閃馳科技在這邊搞個生產基地你怎麼說?”

對了,眾泰的整車製造工廠在去年(2005年)已經正式建成了,第一批仿造的車輛已經下線了,身處浙省,又對汽車行業比較關注的檀錦程是知道這事兒的。

“不能這麼說吧,兒時的回憶肯定是美好的,但回憶隻能是回憶,我們要向前看,另外我現在手裡有著600多號人要吃飯,明年還會招聘更多的員工,還有北倉ZF那邊對我也不錯,我做事情不能憑自己的私人感情來考慮。”

從感情上,他希望兒子能夠回來投資,但從理性上,他又希望兒子不要回來,好不容易闖下的事業,就不要瞎折騰了,因此也是十分的矛盾。

因此對於現階段沒有造車計劃的檀錦程來說,如果不能乾淨利落的拿下安噠爾的汽車生產資質,他還真是不著急,你愛怎麼裝就怎麼裝,反正我不著急。

能成,拿下汽車生產資質自然是最好的,不成也無所謂,反正第一批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也不是特彆的難,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鼻祖眾泰最開始造車也是沒資質的。

“第二個就是宜城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在電動車零部件還有汽車零部件這方麵完全沒有優勢,我把生產基地放在宜城,不僅不會降低成本,反而還會提高成本。”

前世裡,北倉的申洲國際曾在老家有過投資,建設了皖省最大的紡織品產業基地,但那是2008年之後的事了,另外溫氏企業後來也落戶自己的老家,這家更晚,是在2015年。

未來如果有需要,檀錦程自然是可以回來建廠的,但肯定不是現在,也不會把核心產能那一塊放在這裡,除非真能像北倉ZF支持自己那樣,宜城ZF也用同樣的力度支持自己的汽車事業。

而檀立華則不同,檀立華的一生都在這座城市,對於這座城市的感情要比兒子深很多,兒子有出息了,他的內心裡是希望兒子能夠回來建設家鄉,順帶著衣錦還鄉。

檀立華聽後也是無語,他雖然不通做生意,但好歹也在國企裡呆了這麼多年,很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眾泰這這種賊便宜的定價,感覺應該能賣得不錯,指不定成為2006年汽車界的一匹黑馬,其實這年頭做生意就是如此的簡單粗暴,所有的行業都是先乾了再說。

說起來他騎的小電驢還是閃馳的產品,當初第一批入駐宜城的閃馳終端店鋪,有一些搞活動,也有人送到他這裡來了,現在這輛就是當時有人送給他的。

江城同樣也是大城市,電動車的保有量也不低,2006年,閃馳科技肯定也是要入主江城的,另外包括像山城,蓉城,長安這些大城市也是2006年重點開關對象。

倒不是質疑兒子的決定,這個問題純屬他的個人好奇心,就是想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出門之後,就連李世奇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向檀錦程說道:“小檀啊,今天有些怠慢了,啥時候有空來伯伯家做客,伯伯再招待你。”

通過借用資質,先把車造出來上市,之後再通過收購的方式才正式擁有了造車的資質,包括奇瑞這樣的企業最開始都是通過借資質的方式實現車輛上市。

今天看兒子這態度,像是對於回鄉投資沒有多大興趣,檀立華既感覺輕鬆,又覺得有些難過。

一年最高50萬輛的產能,將閃馳以及風馳係列布局到全國各大城市,是完全足夠也是必須做到的事,隻有這樣才能做到行業前三的水平。

如果說2005年的閃馳科技是電動車行業裡的一顆新星,那麼2006年,檀錦程希望閃馳科技成為電動車行業裡的一匹黑馬。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