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人利益跟集體利益發生衝突之時,應當如何?
那就要看你的話語權有多重了,很明顯,徐學銘沒有這樣的話語權。
雖然對檀錦程提出的方案不夠滿意,對他個人來說也沒什麼好處,但他也隻得選擇上報。
再一個,檀錦程提出的在宜城建立閃馳科技倉儲物流轉運中心,另外向他的家鄉捐贈資金,改善民生這些,也已經超出他的權力範圍了。
簡單來說,這是這事兒,他已經做不了主了。
說難聽點,就是檀錦程不想跟他虛與委蛇了,這算是下了最後的通牒,能談就談,不能談要麼結束,要麼換個話語權更高的來談。
說實話,徐學銘挺氣憤的,彆看這小子好吃好喝的招待著自己,但關於合作的底線,他是寸步不讓,偏偏自己拿他還沒有辦法。
將公司選擇在甬城,除了因為前世情感的原因,同時也就有這方麵的原因,珠三角是3C產品,手機產口的供應鏈,那麼未來汽車產業鏈就一定會選擇在長三角。
如徐學銘這種,隻想著以合作的方式來博取好處,他根本不會關心你的公司能不能支撐得下去,會不會倒閉,因為這跟他的利益訴求沒有任何的關係。
帶你吃吃喝喝的沒問題,其他的想啥呢。
閃馳科技目前還處於做產品的初期階段,剛剛走出華強北的境界,連品牌形象都沒有深入人心,如果這時候就上馬汽車項目,那難度不亞於讓剛剛學會走路的檀錦悅去騎自行車。
做產品其實是分層次的,越往上做越難做。
如果沒有大量的現金,你是拚都拚不出來的,老羅當初造手機之所以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沒有做過大產業,對於困難準備不足,錢不夠多,所以才失敗了。
而如果伱是一個新的手機品牌,你想要拿貨,你就需要大量的現金,用更高的價格向供應商采購,新的玩家入場全靠現金來支撐。
你現在看到的新款車其實是在10年之前早就已經躺在他們的那個機庫裡麵,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50萬的車,就是比40萬的車要好看。
雖然電腦已經相對普及了,但在這個年代,計算機人才,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是比較稀缺的,定製的係統其利潤率那是相當的高,碰上不懂行的,都可以瞎忽悠。
對方也確實有說這話的底氣,他的公司現在發展得很好,也深受北倉當地重視,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哪怕是回宜城投資,也會受到一定的優待。
手機的供應鏈不是說你要買人家供應商的產品,人家就會賣給你,例如說我的屏幕是專供三星的,我的外殼是諾基亞專用的。
一般來說,一家中小型公司需要的基本OA係統價格,買現成的話,大概在幾萬元左右,不算什麼大的生意,但聽顧燕檸描述的這明顯是定製係統。
那標準就等同於大型公司了,可能需要更強大的功能,其價格自然也要高很多,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都有可能,實際的價格需要根據企業具體需求來評估確定。
後世新勢力未小理裡麵的理,就把新能源車造得明明白白,冰箱彩電空調。
這才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根本所在,雖然彎道超車這個詞在某種時候不見得是什麼褒義詞,但在新能源這塊兒,後世我們倒還真是做到了。
拿投資來說,如果說做產品是一億元級彆,那麼手機就是十億級彆,而汽車就需要更多了,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前提下,檀錦程是不可能跟任何地方ZF合作的。
手機就已經夠難了,汽車就更不一樣了。
總體來說,合作的話自己還能拿捏他一下,但隻要不跟汽車廠合作,直接以購買的形勢,自己沒有任何拿捏他的機會。
而新能源汽車則不一樣,新能源汽車把以前百年汽車最驕傲的發動機給乾掉了,不好意思,發動機我們不要了,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OK,車子就有了。
“應該的,應該的,撇開合作不談,您還是我的長輩,是我的老鄉,到了北倉我自然應該好好招待。”
閃馳科技他們也是知道的,請了春哥跟劉亦菲代言的那家電動車公司嘛,在2005年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而他們在互聯網上的詞條熱度也是非常高的,論壇隨處可見的軟文廣告到處都是,就跟病毒式營銷一樣。
不要說檀錦程不願意做了,就是真的願意,北倉城投乃至於北倉ZF指定會以為檀錦程飄了,到時候靠誰,靠徐學銘這個大忽悠?靠宜城ZF?拉倒吧。
概念車至少要領先市場五到十年,接著上會測試市場反響,一個超大型的調研,如果市場反響好,由概念車降為做量產汽車,一輛車的開發周期大概是10到15年。
“時間不對吧,汽車是工業皇冠的明珠,造車不僅僅是造車,而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我們暫時真的沒有那個實力去造車。”
將兩大產業鏈分開,避免競爭關係,特斯拉選擇在滬市建立超級工廠也是基於這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