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她自己,還是安國公府,都無法眼看年幼的二皇子沒了生母,獨自在宮中麵對不知何時就會出現的危險。
安國公府覺得,唯有讓與二皇子有血緣之親的俞氏女入宮,方才是解決這個問題最穩妥的辦法。
曾經疼愛妹妹的德妃最終在病痛中妥協了,她聽從了安國公的建議,親自勸動了皇帝。
於是,俞昭儀就這樣入了宮。
“母親入宮不久,德妃娘娘就仙去了,二皇兄在我母親身邊待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去的皇子居住的東六所,獨自生活。”
換言之,俞昭儀入宮為妃,完全是為了代替亡故的親姐姐來保護和照顧年幼的二皇子,直到他長大知事,懂得自我保護。
齊璟知道這件往事,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初聞這辛秘,對母親充滿了心疼、憐惜,也為她受到如此對待而氣惱,甚至對德妃和安國公府生出怨懟。
但隨後,他就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不解之中。
因為打從他有記憶開始,俞昭儀對二皇子就很好,比對他要親近多了。
他總想問:難道母親都不會怨恨德妃、怨恨安國公府嗎?
直到他知道了,另一件事情。
俞昭儀既是要照顧二皇子,自然是沒有親子最好。
如果德妃狠心到底,就該想辦法讓妹妹生不了兒子,才好一心一意對二皇子……但她終究是不忍心的。
“照理說,我母親應該沒辦法這麼快生育皇子的,是德妃覺得虧欠我母親,彌留之際哀求陛下好好照顧她,我母親才很快懷有身孕,生下子嗣。”
安國公府對這件事,一開始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們怕俞昭儀有了私心,於二皇子處境不利。
但挨不住枕邊人才是離陛下最近的人,德妃跟著皇帝多年,最了解陛下,知道自己要如何才能打動他,所以最後此事,還是如了德妃的願。
而後,讓安國公府既失望又安心的是,俞昭儀生了一位皇子,可惜沒有覺醒神武。
這樣一來,俞昭儀就不會有太多私心了。
自從知道了這些事情,齊璟就開始自我埋怨。
若他爭氣,覺醒了神武,就可以為俞昭儀撐腰,成為她的驕傲……如果他有爭儲的資格,俞昭儀就不用再仰人鼻息,不僅得聽安國公府的安排,還要討好彆人的兒子。
這也是為什麼,無論俞昭儀說什麼,上輩子的齊璟都會全力以赴地完成她心願的原因。
他想讓生母得到更多的快樂,而不是在宮中容顏老去,蹉跎年華。
“我小時候,一直很羨慕二哥能得母親的看重,但後來想明白了,可能母親要的東西,是我再怎麼努力也給不了,但二哥能給她。”
如果俞昭儀想要的是太後尊榮,那他這個親生兒子卻連神武都沒有,自然也就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又何談實現她的願望?
但二皇子就不同了,他出生高貴,文武雙全,於諸皇子中極有競爭力,離皇位非常近。
將來他一旦繼承大統,勢必會追封自己的生母,讓仙逝的德妃獲得無上的尊號。
俞昭儀照顧他多年,對二皇子有養育之恩,而且又是他嫡親的姨母,如果父皇沒有再立皇後,他完全可以追封生母,同時加封姨母。
自己的兒子沒有神武,但姐姐的兒子卻照樣能讓她當上太後、死後入帝王主陵寢……這對於任何一個皇妃來說,恐怕都是極好的事情。
正是因為想明白了這一點,再長大以後,他對二皇子的羨慕嫉妒,漸漸變成齊璟心中的陰影和執念。
有些人自卑起來會變得頹然荒廢,但齊璟卻不是這種人。
他開始努力發奮,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俞昭儀更有麵子,以後也能享更多的福。
可惜,最後事與願違,二哥死了,他也沒來得及建功立業就飲毒酒身死,甚至沒能見俞昭儀最後一麵。
上輩子,齊璟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他的無能讓俞昭儀無路可去。
經曆生死輪回,這一世齊璟總算想明白了——俞昭儀入宮不是他的錯,沒有神武不是他的錯,不被生母看重和喜歡,更不是他的錯……
他得學會放過自己。
所以,重生以後,再麵對始終冷淡的生母,他已經沒有那麼多執念了。
“人都是自私的,我也會累。”齊璟感受懷裡沉甸甸的重量,聞著小十一身上的奶香味,
看向專注聽自己說話的少玄。
“如果可以,希望他們一切都好……而我,也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