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劉備都已經悄然為李基打探過了,糜筠雖然才年近五歲,但李基亦不過是剛剛及冠,雙方年齡差距約莫十歲左右。
雙方完全可以提前定親,然後等糜筠到十二歲嫁人之時,李基亦才二十三歲,完全稱得上合適。
更重要的是劉備心中感激於糜竺的慷慨與看重,有心想要回報糜竺。
如若糜家與
李基結親,非但能夠讓糜家進一步與劉備綁定在一起,並且有著與李基的親事,以李基之能,今後斷然可讓糜家隨之飛黃騰達。
可以說,在劉備看來,這完全就是值得促成的雙贏之事。
不過,在李基言辭明確地聲明不喜未成年女子之後,劉備心中卻不免有些替李基的取向擔憂起來。
這一夜,劉備與李基主臣雙方都在不約而同地擔憂著對方的取向問題。
劉備擔憂著李基喜歡太老了,李基則是擔憂劉備喜歡太嫩的,皆在思索著該當如何勸說引導對方。
翌日,當劉備與李基起床洗漱完畢之後,皆看見了對方臉上有著黑眼眶。
“子坤徹夜未眠?”劉備關心地問道。
李基搖了搖頭,示意無事,然後問道。“主公的精神似乎也有所不佳,可是有甚煩心之事?”
劉備沉吟了一陣,意有所指地說道。“備,確有些許煩心之事。”
“主公請說,或基能為之解答一二。”李基答道。
劉備試探性地問道。“以子坤之見,結親雙方若是年齡相差甚大,可有危害乎?”
這一句,對於李基而言無疑就是瞌睡送枕頭,當即答道。
“危害甚大也。”
“哦?何以見得?”劉備循循善誘道。
李基亦是小心地引導著問道。“主公可知為何光武帝將呂後之牌位自高帝廟遷出,且改尊漢文帝之母薄姬為高祖皇後?”
劉備聞言,答道。“自然是呂後掌權期間過於貪權,霍亂朝政,過大於功。”
“主公所言極是。”
李基點了點頭,然後答道。
“若論大漢外戚之起始,正是由呂後重用呂氏外戚,起了外戚專權之先河……”
“為了鉗製大臣,呂後重用宦官,又多次為多個宦官封侯,開創了宦官封侯之先河,亦是大漢宦官專權的肇始……”
“且呂後掌權期間,先後擁立前少帝與後少帝,兩度臨朝稱製,權傾朝野,世人皆知呂後而不知天子。”
“可以說如今外戚專權,宦官橫行,未嘗不是呂後所埋下之禍根,以至於一步步發芽生根至此。”
此言一出,令劉備整個人都為之一怔。
時人皆痛恨外戚與宦官,劉備卻未曾深究這一切居然與呂後也有著莫大的關聯。
“而為何呂後可專權至此?”
李基則是繼續開口道。
“實乃高祖皇帝與呂後年紀相差近二十歲,以至於高祖皇帝駕崩之後,呂後依然年輕力強,精力十足,故以有君少而後強之局麵,呂後方能趁機奪權,繼而權傾朝野,為所欲為。”
“而自武帝時期鑒於呂後之禍,更是殺母留子,以免鉤戈夫人再度呂後……”
隨著李基那幽幽的訴說,劉備幾乎是打了一個寒顫……
即使還有一些話李基並沒有說出來,但是劉備無疑已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大漢出了多少位乾預朝政的強勢太後,劉備再清楚不過了。
根源於何?
終究還是天子駕崩,天子年少,其母過於年輕力強,故以造成了一代又一代權傾朝野的外戚。
並且,劉備驟然也明白了為何李基不喜歡年紀比自己小的,而是喜歡年紀大的。
不愧是子坤,明鑒於史,而提前為餘生數十年做考量,完全就是為了保證自己死在夫人之後,避免夫人掌權的隱患。
這一刻,劉備甚至有種自己快要被李基給說服了的感覺。
大丈夫當視美色如浮雲,若想立不世之功,確實當選年紀更大的,以免埋下層層隱患……
‘等等,備不是為了說服子坤的嗎?’
劉備驟然反應了過來,說道。
“子坤所言極是,隻是若是想要誕下子嗣,年紀太大亦有些不妥吧?”
李基聽著劉備如此聽勸,居然已經開始考慮比自己大的了,當即說道。
“其實依基之見,年齡相仿便是最為合適,主公覺得呢?”
“有道理。”
劉備讚同之餘,長舒了一口氣,然後猛地反應過來。
大漢女子年近十六尚未嫁人者,可謂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在十二到十四之間便已經嫁人。
也即是說……子坤喜歡已經嫁過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