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2 / 2)

相反,張飛那可憐的隻有27%的成功率,讓李基不得不懷疑一旦外放張飛,張飛恐怕不僅僅是放飛自我各種酗酒,甚至會學習馬謖不駐紮在指定的富春山,而是選擇相信自己。

而在李基與劉備商議完畢派遣關羽駐紮在富春山的後續細節問題後,劉備略微猶豫了一下,從懷中掏出了那一份竹簡,問道。

“子坤,這一份名為《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呃,是不是還有需要修改之處?”

“嗯?”

李基聞言,還以為自己哪裡寫錯了什麼地方,打開那份竹簡瀏覽了一遍,方才說道。

“主公,沒有什麼問題啊。”

<b

r>????頓時,劉備的表情不禁顯得複雜又為難地開口道。

“子坤,可是如此對待流民實在是太過了,有違仁德,備不願為之。”

李基歎息了一聲,明白了劉備的想法,道。

“主公,這就是最大的仁德了,所謂‘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主公可明白?一味地給予,非但會將吳郡的財政拖垮,反而會形成各種隱患。”

劉備擰著眉毛,說道。

“那也不必如此嚴苛,已成苛政也,如此一來縱使流民們豈不是形同於完全淪為官府的佃戶?”

作為底層出身之人,劉備很清楚縱使是偶遇豐年,百姓們在交了各種稅之後,一年下來除了保證基本溫飽之外,留存的也是極少。

若是吳郡收納流民所需花費的衣食住行,全部都以著借貸的形式最後由流民們負擔,那麼恐怕絕大部分的流民到死都還不起那些借貸。

李基搖了搖頭,說道。“主公,非是基一定要如此嚴苛,而是不得不如此嚴苛,否則吳郡必亂。”

“亂從何來?”劉備追問道。

“亂從本土百姓而來。”

在劉備不解的目光中,李基朝著夏侯蘭招了招手示意過來,然後開口道。

“明正,去將我歸檔編號為‘伍柒肆’的竹簡取來。”

很快,夏侯蘭便將那一卷竹簡取了過來,然後李基直接將那一份竹簡遞給了劉備。

劉備接過竹簡看了起來,其上所書乃是有官吏在為流民派稀粥之時,發現了少量冒充流民的本地百姓,欲問該如何處置這種情況。

劉備想了想,答道。

“子坤,此事與你欲安置流民之策有何乾係?至於有當地百姓冒充流民之事,一方麵嚴加審查,一方麵若百姓確實困難,多分一兩碗便是了。”

李基反問道。

“主公,一兩碗隻是小問題,那若是整個吳縣近十萬百姓皆領粥,那又如何?今後若是免費為流民派衣,建房、分田之時,吳郡上下七十餘萬百姓皆欲分潤,又如何?”

聽著李基所描述的那個可能,劉備的臉色不禁有些難看起來,說道。“那便嚴加篩查,杜絕冒充流民之事。”

李基再問。“可,倘若吳郡百姓將自身田地賣出去,然後再以流民身份參與,那又如何?”

頓時,劉備的臉色多了一絲慘白,下意識地說道。

“不……不至於此……”

李基沒有去否定劉備,而是清楚倘若當真一味仁德地無償滿足流民衣食住行進行安置,那麼這就是未來,同時也是李基通過“計謀模擬器”推演出來的結果。

在劉備、賈詡以及關羽等人眼中,李基掌管一郡政務看似如烹小鮮,實則唯有李基清楚自己到底是何等的如履薄冰。

每一個乾係重大的決策,李基都會通過“計謀模擬器”進行推演,以免出現不可挽回的狀況。

當然李基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是幾乎以著不可思議的速度飛速成長,到現在幾乎整個吳郡政務在李基手中已經是手拿把掐。

隻是,引入流民之事依然是需要謹慎再謹慎,一不小心將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否則,各地絕大部分官府也不會視流民如劇毒,不願輕易接觸之。

“主公,須知‘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地百姓尚且掙紮於溫飽一線,卻見外來流民輕易得到衣食住行的安置,還無償分配良田,如何能接受?”

李基輕聲地開口說道。

“如此一來,且不說必然會引發當地百姓與外來流民的嚴重衝突與矛盾,甚至極有可能會發展到當地百姓深感不如外來流民,民心大失,且當地百姓乾脆買賣田屋,亦充當流民。”

這是人性……

莫說是這個資源極度緊缺的時代,就算是後世也多得是本土居民與外來移民之間的衝突,誰也不甘心看到自己辛勤一個月的薪酬比留學生免費助學補貼還要少。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