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於涿縣一見子坤先生的風姿,璋便驚為天人之姿,日日夜夜皆在心中浮現,盼望著子坤先生早日平定黃巾之亂歸返涿縣,以便璋可於子坤先生座下秉持弟子禮節,繼而可聆聽一二教誨。”
“不想,子坤先生卻是隨玄德兄一路前往吳郡治理一方,卻是讓璋心中遺憾萬分,久久尚且覺得進食都有如嚼蠟,難以下咽。”“今能再遇子坤先生,實乃蒼天有幸,憐恤於吾也……”
這一刻,看著劉璋那興奮又激動得不像是演出來的模樣。
不僅是李基略微一怔,便是連跟在劉璋身後一並下船的巴郡郡丞江值都徹底愣住了,下意識地閃過一個念頭“遇到高手了”。
而看著劉璋那一副熱情又興奮的模樣,反倒是將李基略微給整不會了。
此前在涿郡府衙之時,李基也未見劉璋有什麼激動可言,而是一個安安靜靜的乖巧
小胖。
‘演出來的?’
‘如果當真是這樣,那麼劉季玉還果真不能小覷啊……’
李基心中的念頭閃過,一副溫潤君子做派地開口道。
“季玉一路舟車勞頓,卻也是辛苦了,如今季玉已至吳郡,當也讓基略微一儘地主之誼,請。”
“好好好。”
劉璋一副見到偶像樂和和的模樣,李基如何安排便是如此做。
隨即,劉璋吩咐著江值安排好船隊事宜,則是僅帶著十餘名親衛就跟著李基上了馬車,朝著丹徒縣城而去。
一路上與李基同坐於一輛馬車之中的劉璋,依然還是那一副單純又興奮的模樣,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是如何從涿郡到益州,然後又講述著益州的風土民情,描繪著蜀中與中原的不同之處。
整個過程,李基始終保持著笑容作為一個旁聽者,隻是偶爾地搭著幾句話。
很快,丹徒縣城便出現在了劉璋的眼前。
丹徒並非是什麼大城,甚至整個吳郡也唯有吳縣的城池相對較大。
至於丹徒縣城的城內常住人口僅僅隻有七八萬罷了,這甚至在吳縣十餘個縣城之中已然排在了前列。
可想而知,原本的吳郡到底是何等的地廣人稀了。
與劉璋目光帶著幾分新奇地打量著吳地特有的景色不同,李基此刻看著城內略顯稀稀落落的人流,眼中浮現的是淡淡的希冀。
待吳郡逐步消化了還在不斷前來吳郡的六十萬流民後,那麼吳郡的人口密度將會隨之增加一倍。
再大力地鼓勵生育,很快吳郡便能進入一個良好的循環。
縱使是想要成為整個大漢人口最多的郡,也用不了多久了。
而隨著抵達丹徒縣城內的縣衙之時,丹徒縣令早就率領著一眾小吏在縣衙門口恭候已久,浩浩蕩蕩地迎著李基與劉璋入內。
或許李基本身並不是很在意所謂的排場,但是所需要招待的是作為益州牧之子的劉璋,那自然還是需要表示出足夠的隆重。
更何況還是劉璋這一位帶著三十萬石糧食而來的大水魚?
甚至李基為了表明對劉璋的重視,還特意將宴席上劉璋的座位與自己並列而坐。
在雙方都有意調和氣氛的情況下,宴席很快便是變得熱烈了起來。
李基一邊與劉璋欣賞點評著宴席上的歌舞表演之餘,一邊指著麵前的精美菜肴道。
“季玉,這些菜肴可都是幽燕之地的特色菜肴,這可是吾費了許多功夫才找到的廚子,為的就是避免季玉吃不慣,且嘗嘗味道正宗否?”
劉璋聞言,也不客氣,一連便是將麵前的菜肴都嘗了一個遍,頗為驚奇地開口道。
“味道果真與此前吾在涿郡之時極其相似。”
“那便好,那便好。”
李基笑著道了一句,然後捧著酒盞朝著劉璋敬了一杯滿飲之。
至於什麼特意找的廚子,那自然是笑話。
廚子完全就是從吳郡府衙內帶出來的廚子,平日裡劉備與李基所吃的飯菜也是這個廚子所做的。
畢竟吳地一帶,確實稱得上是“美食荒漠”。
李基倒是有心用吳地的特色美食來招待一番劉璋,又怕劉璋吃不下去,乾脆便將自家府衙的廚子拉了出來客串一番。
反正劉璋此前在涿郡也呆了不少時日,做些幽燕之地的特色菜肴定然無有過錯,反而修飾一下用心,更顯重視的用心。
而劉璋也似是頗為感動,不時地大口大口吃著菜之餘,與李基則是大談起曾經呆在幽燕之地的種種趣事。
隻是,劉璋那一頗為軟弱且帶著幾分討好的做派,卻是讓陪於末座的甘寧感覺不忿在不斷積蓄。
堂堂州牧之子,如此公然討好區區一個郡丞。
倘若此事傳出去,豈不是讓世人以為益州遠不如揚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