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中確是奸佞橫行,天子亦多遭蒙蔽,方才導致天下不僅忠君愛國之官難有作為,且百姓亦可謂曰:民不聊生。”
“是極。”
劉璋小胖連連點頭,讚同之餘,試探地道了一句。
“家父念及此事,每每痛恨不已,夜夜展轉難眠,蹉跎於大漢之命運,恨不得手提三尺劍怒向奸佞,以血濺朝堂,清君側。”
李基聞言,瞳孔微微一縮。
清君側?
這話可不興說啊!
你那是清君側嗎?那分明就是衝著皇位去的。
李基原本還以為劉焉的野心上限是裂土封王,沒想到他居然還想當天子。
而不等李基開腔,似乎早有準備的劉璋就急聲道。
“璋知子坤先生乃是世之大賢,隻是時勢如此,天子遭奸佞蒙蔽而不得重用,為之奈何乎?”
“不若子坤先生隨璋入蜀,輔助於吾父,他日吾父若能清除天子左右奸佞……”
說到這裡之時,劉璋聲音變得多了幾分期待與激昂地開口道。
“屆時朝堂恢複清明,以子坤先生之才莫說是三公,想必天子感慨子坤先生之功勞能力,再設丞相之位由子坤先生擔任之,亦是常理。”
李基聞言,表麵上似是陷入了沉吟意動,實則李基暗中卻是冷笑不已。
這一番話,李基不相信是還頗為稚嫩的劉璋所想出來的,十有八九就是劉焉教劉璋如此說的。
倘若是劉備如此承諾,李基會相信!
可承諾的是劉焉,李基隻能說清君側之後朝堂能不能恢複清明不好說,但劉焉成為天子之後,十有八九的來年同一天就是李基的清明祭日。
而李基悄然地觀察了一下劉璋的微表情,發現他那激昂與自信的模樣都是裝出來的,壓根就沒有那種真正的底氣與氣魄。
對此,李基隻能評價:你也想當太子?你有那個演技嗎?
相比之下,李基如今可比初出茅廬之時要老戲骨得多了,臉上明顯流露出掙紮意動之色,甚至其中還似乎間雜著幾分對當今天子與朝廷的憤怒。
這不是當真意動,而是講究的一個人情世故。
人家對你掏心掏肺地講清君側的謀反大事,假如李基連一點表情都不奉獻一下,如何能有說服力,又如何能夠讓人心安,說不得劉璋就會認為李基單純是在忽悠和坑他。
是!
李基承認自己就是在忽悠劉璋,但是這同樣也是不能表露出來的。
李基想要糧食,難道低聲下氣地懇求劉焉,劉焉就會給了嗎?
所以,李基想要糧食,但不能明著說想要糧食,而是要說其他的,且在說明吳郡需要糧食的情況,還不能表現得吳郡極度缺糧,才能讓益州主動地送糧給李基作為禮物。
這其中的細節分寸,都是需要李基麵對著劉璋的時候去進行細致的拿捏。
尤其是不能表現得吳郡極度缺糧這一點,否則該被劉焉和劉璋拿捏的就是李基了。
在這個存在著大量信息差的時代,吳郡真正的錢糧狀況,縱使是在劉備集團內部也隻有劉備、李基以及糜竺三人完全清楚。
因此,縱使吳郡正在收攏大量流民,可吳郡缺糧的現狀同樣也是可以遮掩得住的。
尤其是劉璋沒有親眼見過那無數饑腸轆轆的流民以及那隻能加入砂石的稀粥的情況下,縱使是有些許信息傳到了他們眼前,他們沒有親眼看見也意識不到情況的嚴重性。
一如……“何不食肉糜”乎?
而在安靜的屋內,李基沉吟了相當長的時間後,方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旋即,在劉璋帶著幾分希冀的目光中,低聲地道了一句。
“季玉知暴秦是如何被推翻乎?”
“那自然是……”
作為漢室宗親,劉璋對於那一段曆史自然是了如指掌,隻是不等劉璋開口回答,李基就接著道了一句。
“時有霸王分封諸王之時,高祖封地在何處?霸王封地又在何處?”
“高祖封漢王,封地乃是巴蜀一帶;霸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地自然是故楚一帶,也便是……”
說到這裡之時,劉璋徹底反應了過來。
劉邦與項羽曾經的封地,所對照的不正是如今的劉焉與劉備的位置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