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子坤……”
劉備點了點頭讚同了下來之餘,忽然想起什麼,開口道。
“吾聯係了尚在幽州的一至交好友公孫瓚,如今伯圭兄已升遷為幽州的騎都尉,他已回信可
代為收集耕牛,但需要時間。”
李基聞言大喜,此前少有聽聞劉備提及公孫瓚,李基也不便主動詢問之,不清楚雙方的私交如何。
如今看來,劉備與公孫瓚的私交果然是甚好!
有著公孫瓚的鼎力相助,那麼收集耕牛一事料想便不會成為什麼大問題。
隻要開辟出一條通往幽州的航線以及造成相應的海船,那麼便能夠迅速地緩解吳郡耕牛緊缺的問題,並且隻要這一條航線穩定下來,那麼吳郡還能從幽州源源不斷地購入戰馬。
揚州缺馬!
隻要劉備組建起一隊精銳騎兵且在合適地形,便足以在揚州橫行。
並且如此一來,公孫瓚後續同樣也能通過貿易獲得吳郡源源不斷的錢糧。
以著公孫瓚記載於曆史對異族的仇恨與殺性,在有了充足錢糧的支持下,恐怕幽州邊疆的異族都得跟著遭老罪。
“有著公孫騎都尉的支持,吳郡缺牛之狀況可解矣。”李基舒了一口氣道。
而劉備則是笑著開口道。
“說起來,伯圭兄的回信中,還擔憂吳地乃是貧苦之地,備一時難以把控局勢且錢糧俱缺。”
“所以伯圭兄是準備送一千頭耕牛,且伯圭兄還言及這已是他當下的能力極限,其餘的耕牛就需要錢糧換取才能想辦法收集了。”
這讓李基不禁有些啞然失笑,且也在心中對公孫瓚有了個豪爽大氣的形象。
一千頭耕牛啊!
就算耕牛在幽州的價格相對較低,也就是比馬要貴上一點,但也是相當龐大的一筆財富了,公孫瓚居然是說送就送。
不過,李基深知這種便宜是不能占,想要保持吳郡與幽州之間的貿易渠道,維係好與公孫瓚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而人情與私交……總歸有消耗完的一天。
故以,李基略微思索了一下吳郡的財政,開口道。
“還請主公回信於公孫騎都尉,吳郡可以高出幽州耕牛價格兩成進行收購,多多益善。”
“好!”
對此,劉備自然也是相當支持。
如果可以的話,劉備自然不想一味地讓公孫瓚照顧,但是對於吳郡的財政,劉備也不敢輕易插手,生怕破壞了李基的什麼安排。
因此,劉備提出此事,本就有詢問後續耕牛貿易之事如何安排的用意。
而在李基給出了可用高於幽州耕牛價格兩成價格收購後,劉備心中不免為之一喜。
如此一來,那可就不是劉備在向往日的摯友求施舍,而是想到了好處分給往日摯友的一份,完全稱得上是劉備發了也不忘分潤點好處給公孫瓚。
這種麵子上的爭光,讓劉備的眼神都似乎明亮了幾分。
“子坤,汝似乎還沒有見過伯圭兄吧?”劉備問道。
“沒有。”
對於在原軌跡之中大名鼎鼎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李基確實還無緣相見。
或許,公孫瓚同樣也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甚至行事作風完全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主君,但是作為一名邊疆將領,公孫瓚由始自終都沒有虧過氣節,對於異族的抵抗與反擊也是從來沒有過一絲猶豫。
甚至就連原軌跡之中的趙雲,也是被公孫瓚那馬踏邊疆,使無數異族聞白馬義從之名而喪膽的豪氣所折服,不惜自冀州常山國遠赴幽州邊疆投效到公孫瓚麾下。
而原軌跡之中的公孫瓚對待劉備,那也完全是大哥時刻照顧小弟的姿態,借兵借錢借糧,無不允之,且從未要求過劉備歸還。
就連趙雲這等猛將,公孫瓚借給劉備同樣也是不帶皺眉頭的,可見其豪邁大氣。
劉備則是帶著幾分期待地開口道。
“改日,備定要親自向伯圭兄引見一番子坤,也好教伯圭兄知曉,備如今亦有遠勝其所愛的白馬的寶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