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尚缺的東風(1 / 2)

吳縣府衙的側廳之中,李基看著關羽遞交的請戰文書,揉了揉眉心,選擇了暫且留置不作處理。

關羽率軍前往島夷的目的不是討賊,島夷上的遺民也不具備跟大漢開戰的能力。

準確來說,關羽率軍前往島夷是為了將其收歸王土,確立主權,使之歸化。

且關羽所特意組建的三千部眾,也是準備一直留在島夷之中的。

大漢不搞殖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漢目前的主流思想也不存在“殖民”的土壤,因為大漢幾乎就是打心底地認為異族都該臣服於大漢的旗幟之下。

之所以大漢不要異族的土地,純粹隻要漢大善人看不上那三瓜兩棗,認為開發或遷徙百姓所需要消耗的錢糧遠遠大於產出的。

就算是附屬國臣服,那也是需要配漢印綬,從名義上就確認附屬國實際也是漢臣的大義。

因此,對於大漢而言,要麼是我看不上,要麼就是我的,並不存在名義上是你的,暫時給我用用的說法。

而造船工場那邊也已經打造出了“夷洲號”,準備用以運輸關羽一部前往島夷,且將之用以今後吳郡以及島夷之間各種物資人員輸送。

可以說,關羽率眾前往島夷的時機已經相當成熟,但卻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李基是準備對島夷實施治理以及開發的,如此一來就必須要給關羽配一個擅於處理方方麵麵雜事,且對農業、手工業、漢律等等都相當熟知的副手。

換而言之,那幾乎便是要求這個副手,必須具備從零開始對島夷進行方方麵麵的治理的能力。

而吳郡之中目前具備這種能力的文吏,可謂是屈指可數,否則僅憑關羽這一位武官縱使去了島夷,恐怕也隻會覺得一片荒蕪,不知從何開始下手治理。

隻是可以擔任關羽副手的人選,李基卻是遲遲難以決斷,難尋一個萬分合適的人選。

要麼能力有所欠缺,要麼就是已經委以重任……

這讓李基再一次感慨人材的重要性,若是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縱使是有足夠的地盤也無人進行治理。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又輕快的腳步在側廳之外響起。

旋即,滿臉興奮的顧雍徑直就衝了進來,激動無比地握著李基的手,道。

“李郡丞,近半年所開墾的田地都已經登記造冊且完成了統計,你可知吳郡的良田多了多少?”

李基略微估摸了一下,答道。“三倍左右吧。”

頓時,顧雍的神色明顯多了詫異,低頭看著手中還沒有打開的竹簡,道。“李郡丞莫非已經提前看過了?”

李基笑著搖了搖頭,道。

“新田登記統計都是元歎負責,且元歎大概是剛剛得知最終結果便過來了,我如何半途看之?”

“那李郡丞是如何得知這個數字的?”顧雍的語氣依然有著幾分困惑。

李基正想隨口便推到巧合之時,念頭驟然一動,原本頗有些散漫的目光炯炯地看著麵前的顧雍。

原本,李基也曾考慮到顧雍,但最終卻又是放棄了。

隻因顧雍在府衙之中的地位,那完全就是小牛拉大車,拿著小吏的俸祿乾著郡丞的活。

並且以著顧雍的出身,未必願意到島夷那種未開化與未開發的地方去呆上個三年五載。

隻是,眼下似乎是個好機會。

李基的念頭一動,狀若不經意地隨口答道。

“吳郡能開墾多少新田,能安置多少流民,基若是不能了然於心,早早做出規劃,那才是失職所在。”

須知,李基曾實地考察過吳郡地形,然後才推演出了現階段可堪最為完美的水利規劃計劃。

當時,在做出這一個水利計劃之時,李基便能知道完成後極限能將吳郡現有的田地麵積翻五倍有餘。

隻是礙於人力開墾良田的效率問題,現階段最多也隻是讓吳郡新田翻個三倍左右罷了。

不過,這也代表著吳郡還有著更大的餘力去安置其他流民,且想要真正將吳郡現階段的農業潛力開發出來,還需要相當的時間。

然而,李基這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對於一個勤勤勉勉近一年時間自認拿出了足夠耀眼成果的弱冠少年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原來,我沒日沒夜地忙碌了如此漫長時間所做出的政績,僅僅隻是拾子坤先生的牙慧?做的也僅是些子坤先生所看不上的瑣碎小事?’

巨大的落差感,讓顧雍不免得產生了幾分自我懷疑。

曾經,顧雍那可也曾自認是個政務天才,或有著丞相之姿。

不想,當下勞心勞力所做的政績,實則始終都是在李子坤所做的框架之中縫縫補補,就連最終結果都始終在李子坤的預料之中。

一種“既有基,何有雍”的複雜感覺在顧雍的心中湧動。

“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