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此去瀛洲為帥者(2 / 2)

“子坤以為,該何時征瀛洲?”劉備低聲地問道。

李基眯了眯眼,語氣溫和地應道。

“來年開春後,擬定以一到兩年徹底將瀛洲納入掌心。”

這也是李基給自己所

劃定的期限,來年開春便已是中平四年,到了中平六年初當今天子的身體就會徹底崩潰。

所以,對於李基而言時間是不多的。

算上遠航以及休整時間,實則留給李基的作戰時間是堪稱緊迫的。

“那子坤打算調動將士?”劉備再問。

“翼德可為先鋒,蔣欽、甘寧拱衛中軍,再以賈詡為參軍,水軍一萬,步兵一萬八,騎兵二千。”李基答道。

三萬!

對於如今的吳郡而言,調動三萬兵馬不是問題。

隻是……

劉備沉聲地開口道。

“後勤問題子坤如何解決?即便造船工場那邊日夜不停地打造海船,可海上風浪不定,若是一味僅憑海船運輸輜重,恐會有失。”

“此事基亦早有計較,已提前在主公的好友公孫伯圭所掌管的一渡口中修建糧倉存放輜重,再以海船往返於幽州、瀛洲之間,後勤無礙矣!”

李基胸有成竹般應道。

若是時代再往後推個幾百年,這種保障後勤的做法跟找死無異。

隻要想辦法在海上襲擊運糧船,糧道一斷,那麼孤懸海外的漢軍很可能就會隨之徹底葬送。

可惜,在這個時代海船算是大漢的獨有產物,而吳郡又已經遠遠走在了大漢的前列。

此刻的倭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海船去襲擊漢軍的運糧船,這反倒是讓漢軍的後勤處於不敗之地。

因此,在李基看來這個時代算是攻取瀛洲最為輕鬆的一個時代了,雙方差異剛剛好,渡海輕鬆又不用為了保障後勤而費腦。

而李基這幾乎是不假思索且無懈可擊的回答,算是將劉備給乾沉默了。

不出所料,子坤果然已經將一切都籌備好了……

“所以,此去瀛洲為帥者,子坤也?”劉備問道。

“不然……主公去?”李基小心地問道。

“我去不了。”

劉備連連搖頭。

且不說劉備身為一郡郡守,自然不能輕易長時間離開,更重要的是劉備對於自己的本事很有自知之明,幾千兵馬劉備還是能如臂驅使的,但是三萬大軍已經是劉備未曾嘗試過的新領域了。

更何況此去還是遠征海外,其中不知道會涉及多少變故,動輒便有全軍覆沒之險。

且劉備捫心自問,除卻李基之外,換做他人為帥,劉備完全不可能將三萬大軍的生死托付於對方手中。

所以由始至終似乎答應都僅有一個,那便是由李基領軍前往瀛洲。

“隻是,子坤不是曾多次勸說於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為何如今子坤又是如此輕言涉險?”劉備幽幽地問道。

時隔一年有餘的回旋鏢,精準命中了李基的眉心。

讓一向巧舌如簧的李基,一時都不知該如何狡辯。

此刻的海船技術還沒有完善,再加上大海變幻莫測,縱使甘寧已經找到了相對安全的航線,但無疑還是大有凶險的。

李基很清楚,自己此去既是為了公事,亦是有那麼一二三四五六分私仇。

“主公,你我二人必然是需要有一人坐鎮於內,而此番取瀛洲關乎大業。若能儘取瀛洲之內金銀,必能助主公早日平定將至亂世,再興大漢。”李基沉聲道。

而劉備再度歎息了一聲,語氣有些複雜地說道。

“子坤,備今年方才二十有五,子坤也才一十八,你我的時間還很長,即便不那麼焦急也是可以,備寧願慢一點,也不想子坤涉險,可懂?”

對此,李基心中不禁湧起濃濃的感動,明白原本是頗為支持的劉備驟然表露出反對是不想自己的涉險。

隻是,即便是拋卻私心,在李基的判斷之中取得瀛洲的金銀也是相當重要的。

長江以南的開發所缺有三:人口、經濟、糧食。

所以,想要迅速補全經濟上的版圖,足夠的金銀儲備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