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焉不同,劉虞確確實實算是個忠厚人,性格保守沉穩,體恤百姓,算得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保守君子。
因此,李基細細衡量之下,發現劉虞的想法大體便是與其試圖奪回漁陽郡,冒著巨大的風險與烏桓在漁陽郡交戰。
不如依仗城堅牆高死守薊縣,以保幽州不會徹底淪陷。
再兼之烏桓與鮮卑本就關係不佳,烏桓大肆劫掠漢土亦會導致後方空虛,從而引來鮮卑的覬覦。
故以,劉虞意欲通過談判的方式,讓烏桓退回草原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
當然,即便劉虞的策略能夠成功,那麼最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必然是幽州割肉,且大量百姓也被烏桓劫掠。<
br>
隻能說,劉虞絕非蠢人,而是單純的保守性格與做派。
但,這也是眼下幽州最大的矛盾與問題所在,公孫瓚與大量的幽燕男兒對異族的態度都是剛烈激進,外來的州牧劉虞卻是一味的保守。
這也讓幽州明明麵臨著烏桓之亂,但卻完全沒辦法整合力量抵禦烏桓。
“伯圭,眼下若是想要抵禦烏桓,整合所有可用兵力尤為重要。”李基沉聲地道出眼下的關鍵。
“某早就嘗試去說服劉虞,可那劉虞端是懦弱怕死之輩,不僅不願放棄死守薊縣的想法,還要求我也率兵入薊縣協助守城。”
公孫瓚麵沉似水地說著。
“若是子坤當真想要把薊縣城中的兵力也整合起來,再給我七天時間!”
“某有把握派人強行將劉虞給控製起來拿到他手中的印信兵符,再加上某在幽州軍中的聲望,可以保證城中絕大部分兵力都為我等所用。”
李基看著公孫瓚臉上所流露的狠意,意識到公孫瓚的這個念頭恐怕不是一時而起,而是早就有這個打算。
並且……
即便李基意識到強行控製大漢州牧,奪取兵權,所造成的後果與影響是極其惡劣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無疑是眼下最為有效快刀斬亂麻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這是公孫瓚所為,不會對劉備與吳郡造成任何影響。
公孫瓚與劉虞巨大的性格差異,讓他們二人的矛盾永遠不可能消失。
因此,公孫瓚想要掌控幽州就避免不了與劉虞之間所爆發的矛盾。
“伯圭,請容我三思。”
李基擺了擺手,眼簾微垂,決定以“計謀模擬器”對這個方向進行推演,以斷優劣。
【在你不懈努力之下,終於為劉備打造出了可為根基的地盤。
隻是,你深知僅此不足以迅速平定亂世,故以意欲攻下瀛洲以圖積累,既能練兵,又可源源不斷獲取金銀礦物,還能掠奪大量勞力開發江東,亦為後世提前絕了隱患。
一舉四得!
可,大漢的虛弱所引起的連鎖反應,讓烏桓大肆入侵幽州!
不到一月時間,過半幽州漢土已隨之淪陷,更是讓你所籌備進攻瀛洲的最佳囤糧之處將受異族兵鋒威脅。
衡量再三……
既為了在幽州埋子,亦不忍漢民遭異族鐵蹄所踏的你,決定先平烏桓,再定瀛洲。】
【眼下,你為平烏桓之亂的選擇:
1、攘外先安內;2、誘敵深入……】
往往“計謀模擬器”都會顯示三個最具備可行性的選擇,眼下卻僅出現兩個,其中一個“攘外先安內”說不準還是受李基的主觀念頭影響而出現的。
“誘敵深入”這個選擇,即便無須推演,李基自然也知道這是一個可行之策。
在烏桓試探出大漢如今的虛實後,必然會舍棄難以攻下的薊縣,轉而繼續往南進入冀、青、徐三州開始大肆劫掠。
以異族的習慣以及烏桓的紀律,往往都是以部落為一個團體,或是數百人,或是上千人,四散分開劫掠。
如此一來,隻待那些烏桓騎兵分散到一定程度後,那麼李基與公孫瓚一直隱而不動的四萬兵馬再以雷霆之勢出擊。
或把守關要,或順勢掩殺……
聚集起來的十餘萬烏桓騎兵,或可縱橫平原,但分散開來的小股烏桓騎兵如何會是由趙雲、張飛、公孫瓚這三個猛士所率領的漢軍騎兵對手。
隻需李基引大部分步卒在各處險要之地堵住烏桓騎兵退回幽州的道路,趙雲、張飛、公孫瓚各領騎兵不斷絞殺之即可。
隻是,如此一來的代價必然會是大量百姓遭受劫掠兵災。
並且不僅以公孫瓚、張飛的剛烈,未必會接受這種方式的勝利,李基同樣也認為如此有違仁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