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還不等劉備有所舉動,李基就先一步拽住了劉備的韁繩,道。
“主公冷靜,雲長、翼德聯手可保無虞,反倒是主公上去,說不得還需讓雲長、翼德分心保護主公。”
劉備聞言,先是一怔,驟然覺得李基所說的頗為在理。
雖說劉備偶爾對於自己會有一種迷之自信,但眼看呂布與關羽、張飛廝殺得如此激烈,冷靜一想,劉
備驟然感覺自己衝上去似乎也難以對呂布造成多大威脅。
不過……
劉備目光一轉,看向了趙雲,問道。“子龍可敢出戰?”
“雲,願戰!”
早就看得渾身熱血沸騰的趙雲,連忙拱手應道。
“等等……”
不過,李基卻是阻止了劉備派遣趙雲出陣的舉動,凝視著前方戰場,陷入到了思索之中。
以著眼前的局勢判斷,呂布一人能夠抵擋關羽、張飛,還多賴赤兔馬相助,以及關羽坐騎短板的原因。
關羽、張飛與呂布之間的武勇存在差距,但還不至於到雙方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地步。
因此如若趙雲也加入戰場,無須趙雲加持“大怒”狀態。
即便是常態下趙雲的武勇再加上坐騎夜照玉獅子,呂布必然得被當場扇上幾個大耳刮子,甚至當場被圍毆至死都不是不可能的。
當場斬殺呂布的好處顯而易見,那便是讓盟軍士氣大漲,使趙雲、關羽、張飛的名聲大振。
然而,壞處更多。
董卓此番率領前來駐守虎牢關的大軍構成,錦衣司已然大體地確認清楚,司隸精銳以及並州狼騎才是主力。
作為董卓真正的嫡係與根基的西涼鐵騎,反而大多被派往三輔之地。
而呂布在並州軍之中的個人威望極高,否則也不會在呂布斬殺丁原後,呂布能夠率領絕大部分並州軍轉投到董卓麾下,且董卓還將所有並州軍都交給呂布統領。
是董卓百分百相信呂布嗎?
當然不是,純粹隻是呂布的個人威望太高了。
因此,斬殺呂布的第一個壞處便是很可能會激起並州軍的憤怒,且讓並州軍完全落入到董卓的掌控之中用以抵擋盟軍。
更重要的是,在李基的推動之下,盟軍規模遠比原軌跡來得還要大,劉焉、劉表的出手更是直接威脅到了董卓勢力後方的三輔之地。
須知,原軌跡之中董卓膽敢火燒洛陽,直接裹挾洛陽的天子百姓退至長安,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後方威脅三輔之地的僅有馬騰。
與董卓龐大的兵勢相比,馬騰所能造成的威脅可謂是芥蘚之疾。
可如今的局勢在李基的推動下,雖然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但是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有著劉焉、劉表的威脅,董卓斷然不敢舍棄洛陽退到長安,否則董卓背腹受敵的狀況隻會更嚴重。
若是盟軍在攻入司隸後,繼續往著三輔之地進發,那麼蜷縮在三輔之地的董卓將會徹底成為甕中之鱉。
所以,即便當場斬殺呂布,沒有退路的董卓不可能會因此驚懼而選擇火燒洛陽退到長安。
死守虎牢關,是董卓唯一的選擇,也是李基暗中推動營造出來的局勢,以著這種方式避免喪心病狂的董卓選擇火燒洛陽。
須知,洛陽作為東漢帝都,僅此一城的人口數量便高達百萬之多。
洛陽一焚,且不說會造成多大的物質損失,那百萬百姓定然會因此流離失所,這是李基所不願看到的。
若是倭人,死個百萬,李基都不會眨眼。
但漢人的話,李基在明知可能會發生這等情況,自然會設法竭力避免。
當即,李基在“計謀模擬器”之中定下“強攻之策”,通過推演來判斷在斬殺呂布的情況下,強攻奪下虎牢關的成功率。
【正在衡量此刻敵我雙方已知的將領謀士信息……
正在依據我方執行將領能力進行計算……
正在對比雙方大軍戰力進行計算……
正在計算可能出現的種種乾擾或不利因素……
判定通過為可行計謀……
當前成功率為:21.9%。】
頓時,李基的臉色不禁為之一垮。
雖說李基本就感覺盟軍強攻虎牢關力有不逮,但沒想到即便沒了呂布,強攻虎牢關的成功率還是如此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