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潁川訪才(1 / 2)

“子坤,莫非備有甚德行不足之處?以至於處處碰壁?”

劉備的表情,難得地流露出幾分惆悵之意。

如今一心效仿光武先帝成就再造大漢偉業的劉備,還以為自己抵達潁川郡之後,或會有無數世家如同見到光武帝再世一般紛紛前來投靠。

可現實卻是給劉備潑了一盆大大的冷水,讓劉備的心“哇涼哇涼”的。

這讓李基同樣也是有著些許不解。

講道理,以著如今劉備所表現出來的潛力,再加上時逢亂世,潁川世家們不應該會完全沒有下注的心思才對。

也正是篤定了這一點,李基才會建議劉備往潁川郡走上一趟的原因。

除了籠絡賢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點則是不出預料的話,江東世家的下場不會很好。

為了儘量避免外界誤會劉備集團敵視世家,就算是帶些潁川世家的吉祥物回吳郡放著,在輿論與名聲上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隻可惜,潁川郡是世家與士子的地盤,就算錦衣司同樣也在潁川郡安插了一部分人手。

但窮苦出身的桃園眾就算識字,也是完全融不進屬於世家與士子的圈子,以至於就算通過錦衣司的渠道,一時同樣也弄不明白潁川世家如此統一的態度是何原因所致。

最終,還是途徑潁川郡陽翟之時,郭嘉以著探親的名義回了一趟時隔近五年的郭氏,方才暗中從一些族人口中得知了前因後果。

原因可謂是相當之複雜……

潁川原本乃是整個大漢首屈一指的文化聖地,吸引著無數士子從其餘州郡千裡迢迢地趕來潁川遊學。

源源不斷的士子,除了給潁川帶來蓬勃生機外,更是讓無數潁川世家因此壯大起來。

四世三公的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假,但天下士子卻少有與潁川毫無關連的,這讓過去的潁川地位幾乎是無可動搖的。

直至“仁德書院”的出現,就仿佛是在大漢之中另立了一個文化山頭。

儘管或是自恃身份,又或者是一部分潁川大儒品德高潔,所以並沒有做出直接針對“仁德書院”舉動,但雙方的競爭關係無疑是注定的。

尤其是“仁德書院”沒有如潁川世家一開始唱衰的那般迅速落敗下去,反而是蓬勃發展,所招收的學子在不斷地逐年增多。

即便潁川郡之中同樣有著相當一部分有識之士,認為“仁德書院”製度遠比私學要來得先進,積極地聯係潁川各地世家共同建立一個“潁川書院”。

然而,就如同袁氏的門生故吏關乎著袁氏在大漢的地位一般,潁川世家的私學所招收的士子,同樣也關乎著各個世家的地位與影響力。

作為潁川世家望族之最的陳氏,最是抗拒書院的形式,甚至曾公開宣稱“祖宗之法不可變,書院形式無須多少時日必成藏汙納垢之所”。

因此在這幾年間,“潁川書院”幾乎是屢屢被有識之士推動,卻又是屢屢在各個世家的利益衝突中以失敗告終。

也正是因此,幾乎所有潁川世家對待劉備與仁德書院的態度都是一種競爭或鬥爭的態度,不願向劉備下注,試圖證明“私學”製度勝於“書院”製度。

除此之外,還有著種種複雜因素:比如潁川世家普遍不看好江東之地;郭圖與許攸五年如一日在各自的圈子中汙蔑吳郡……

“還有……”

說到這裡之時,郭嘉頓了頓,然後略微輕咳一聲,接著說道。

“那便是子坤先生已是主公賴以為心腹臂膀的謀主,不少世家子自知競爭不過子坤先生,可又由於子坤先生出身寒門,他們自恃出身亦不願屈於寒門之下。”

聽到這裡,李基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苦笑與無奈,轉而向著劉備拱手告罪道。

“不想卻是基壞了主公求賢的大事,還請主公責罰。”

下一刻,李基才剛剛壓下去的雙手就被劉備扶了起來,道。

“當世最賢,已在吾之左右,吾又豈會有絲毫不自足?吾之遺憾,那便是未能為子坤尋幾個分擔壓力的人才罷了。”

縱使已經聽過了不知道多少次劉備的重視之言,但李基心中還是大為觸動。

士為知己者死!

如此推心置腹,又從來不吝以軍政大權相托之主,何其罕見也?

隻是還不等李基開口,劉備就先一步繼續說道。

“潁川世家鼠目寸光,竟小視於子坤出身而不願屈以人下,一群有眼無珠之徒,今後縱是要投於吾的麾下,吾亦定不取之。”

一時間,李基不禁被劉備那有些市井流氓般的話語給逗笑了。

這種感覺,就仿佛是劉備所珍藏的至寶被外人侮辱了似的,讓原本有些受到打擊的劉備急眼了,反倒是直接破口大罵了起來。

“好好好,主公所言極是,既然潁川士子有眼無珠,不願為主公所用,那主公不用便是……”

頓了頓,李基忽然想到了什麼,轉而對著身旁臉色有些尷尬的郭嘉開口道。

“當然,奉孝不在有眼無珠之列,縱觀潁川,恐怕便是奉孝的眼光最好了。”

郭嘉臉色有些訕訕地拱手道。“謝先生誇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