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自古以來(1 / 2)

而在劉繼年滿十五歲後,他並沒有進入錦衣司,他的性格也不適合作為探子去探聽各種消息。

因此,劉繼最終被安排帶領約莫二十人的小隊,駕禦著小型海船前往海外尋找稻種。

離開之前,劉繼還是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時隔三年有餘,如今滿臉風霜的劉繼看上去甚至比劉備顯得還要蒼老年邁。

這一刻,劉備也滿眼心疼地開口說著。

“苦了你了,你為大漢,為萬民立下了莫大的功績。”

儘管桃園眾的孩童甚多,劉備不可能將每個孩童都視如己出一般對待,但卻也是清楚地記清了每個孩童的特征麵貌,甚至連每個孩童的大體性格都有所了解。

而劉繼曆經三年有餘,披荊斬棘,不知闖過了多少洶湧波濤……

所為的卻並非是大漢,也不是萬民,而是報答劉備與李基的活命飽腹之恩,想要得到劉備與李基的認可。

因此,劉繼這個曾被一場暴風雨卷得在大海上迷失方向,且水糧近乎斷絕了三天三夜,意誌都沒有絲毫動搖的漢子。

此刻,卻是在劉備的一聲充滿肯定的誇讚下,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溢出。

不過前往大海曆練了三年有餘,劉繼的性格不可謂不堅韌,僅僅是片刻便恢複了沉穩,但臉上下意識還是掛上了欣喜的笑容。

旋即,劉繼便是簡略地講述了前往海外尋找稻種的過程。

劉繼所率領的二十人,彆說是放到廣闊無垠的大海之中,就算是放在交州中部往南一直延伸下去的漫長海岸線,與一隻螞蟻也沒有任何區彆。

尋找稻種的過程,也純粹就是一個不斷碰運氣的過程。

沿途記錄海圖之餘,每隔一段時間就靠岸深入約莫三十裡的範圍尋找有沒有稻種的存在。

因此,類似於劉繼這些前往海外的小隊,所需要麵對的不僅僅是大海上的危險,還有前往陌生且未知的土地之中隱藏的各種危險。

前期所遭遇的艱苦,劉繼幾乎是一筆帶過,僅僅隻是從所帶的二十人死了十五個人之中略見一斑。

就連後續維持海船正常航行的船員,都是劉繼在航行之中重新招募的青壯。

而劉繼可謂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一路就這樣堅韌地往南沿著海岸線不斷尋找各種稻種,想要找到符合李基描述的高產糧種。

直至劉繼抵達了一處名為“林邑”的國度,發現了他們的稻種在沒有如同大漢那樣精耕細作的情況下,甚至隨意種在一些貧瘠荒地上都能成活,且所結出的稻粒產量卻是遠超大漢一籌。

這一刻,劉繼便意識到他們找到了,然後劉繼連夜偷偷割了那些還沒有成熟的水稻,儘可能地裝滿了小型海船的船艙,便是瘋了似的往回趕。

聽到這裡,李基已然徹底肯定了劉繼所帶回的,便是後世所言的占城稻。

劉備在聽聞劉繼帶回了整整一船的稻子,同樣也是興奮莫名地追問道。“大概有多少,大概有多少?”

“請主公恕罪,由於船艙位置有限,所帶回的水稻恐怕不足百石。”劉繼答道。

“百石?”

劉備琢磨了一下,喃喃道。

“也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帶回來的這些稻粒好好培養一下,裡麵或許還能成活相當一部分作為糧種,再經過一兩年的栽培,說不準就能初步慢慢推廣開來了。”

隻是說著說著,劉備的語氣之中難掩幾分失望。

劉繼帶回的稻粒距離成熟還不夠,成活的可能性便會大大降低,百石稻粒能夠成活一石便是蒼天保佑了。

因此,這無異於是在劉備的心頭潑了一盆冷水,讓劉備有種眼看著就能入洞房了,硬生生被拉著出去再編幾雙草鞋的感覺。

而一直在旁聽著的李基,此刻卻是驟然開口道。

“海圖可有記錄?”

“在這裡,子坤先生。”

劉繼一邊連忙回答著,一邊從懷中掏出了好幾張布帛。

李基將這些布帛都取了過來,然後在就近的石桌上按照劉繼的提示,對這五張布帛進行了拚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