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之時,魏延的語氣之中明顯多了幾分不滿。
“哦?汝所說的人才莫非便是你自己?”李基笑著問道。
“不敢!”
魏延嘴巴說著不是,但神色卻是有著幾分自傲地說道。
“隻是吾奇襲巫縣,也算是下了大功,劉荊州非但不賞,反倒是將我打發去後軍。如此作為,實難服眾。”
這也是魏延對於劉表最大的不滿所在。
奇襲巫縣,可以說是魏延拿命拚出來的功績,為的就是得到劉表的賞識與重用。
結果在拿下五萬益州軍後,劉表表麵好言相待,實則卻是將魏延丟到了後軍,反倒是任蔡瑁為先鋒,這如何能不讓魏延心生怨氣?
須知,當時明麵上益州已無抵抗力量,先鋒進入巴郡後所過之處也是望風而降,幾乎就是等於白撈大量軍功。
而在魏延看來,那些軍功理應是自己的,而不是該在後軍苦哈哈地指揮押運糧草。
隻是在這個推崇愚忠的時代看來,魏延這一舉動無疑有違忠義之道。
不過魏延此刻已經有著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乾脆抬頭直視著李基,開口道。“畢竟,並非是人人都如國士侯那般幸運,出仕便能遇到劉皇叔那等明主的。”
“這一點,我倒是難以否認。”
李基笑著應了一句。
原軌跡中嶽飛與諸葛亮的遭遇,倒是完美地說明了擇主的重要性。
將嶽飛與諸葛亮對調一下,說不準在牢裡寫滿江紅的就是諸葛亮了。
而劉表刻意打壓一下魏延的想法,李基同樣也不難猜到其中的原因,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人之常情。
魏延,終究隻是忽然冒出來的將領,劉表對其本身並不熟悉,不管是出於打磨的想法也好,亦或者是考究心性的想法也罷,這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與魏延相比,蔡瑁的能力稍遜又如何?
起碼劉表對於蔡瑁可謂是知根知底,完全不擔心蔡瑁壯大後會威脅到自己。
可相對不熟悉的魏延手握兵權,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說,“識人”、“用人”、“信人”這三點說起來簡單,但絕非是輕易能夠做到的。
換到現實中,有十萬存款的普通人,敢拿九萬出來給一個外人進行打理嗎?
顯然,劉表不敢。
原軌跡中委任兵權皆是曹氏或夏侯氏族人的曹操,也不敢。
反倒是劉備、劉禪這兩父子,很敢。
更彆說還有“功高震主”這一忌諱。
而對於李基那有些分辨不清情緒的回答,魏延定了定心神,坦言道。
“主擇臣,臣亦擇主。吾未曾做過背主之事,且也以奇襲巫縣之功報答了舊主劉荊州。在舊主劉荊州大勢已去後,吾萌生另選明主之心又有何妨?”
“若是國士侯對我有意見,我就此告辭也就是了。”
說罷,魏延拱手行禮,便做出轉身告辭的姿態。
這一刻,李基知道魏延這是在試探自己,但也還是出言挽留道。
“文長且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