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坤,這麼說隻能退兵回援彭城了?”劉備問道。
“彭城守將臧霸與陶公早已是離心離德,陶公不援助臧霸,臧霸也必無死守彭城之心,一旦遲遲未見支援而袁軍攻勢越急,臧霸怕有開城獻降的可能。”????李基直指其中的利害之處,言明什麼才是輕重緩急。
且在一開始的戰略中,劉備率領大軍進入東海郡的目標便是避免瘟疫爆發,如今主要目標已經達成,馳援彭城才是正確的。
而在李基指出了臧霸有開城獻降的可能,帳中不少人的臉色也是隨之微變。
這個可能性並不是沒有,恰恰相反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陶謙與臧霸之間的關係本就不融洽,忠誠更是談不上。
雖說劉備入主徐州的趨勢已經明朗,也必然傳入到了臧霸的耳中。
可或許劉備在徐州的名聲與威望兼備,但袁氏同樣也是名揚大漢,為世家執牛耳者。
因而,劉備若是麵對彭城被攻城多時卻久久未表態,臧霸會順勢選擇歸降袁術也不是不可能的。
龐統脫口而出地開口勸誡道。
“主公,宜速速馳援彭城,籠絡臧霸,萬不可使臧霸降袁。”
緊跟在龐統之後,司馬懿、徐庶、諸葛亮等也是紛紛表態,讚同當速速馳援彭城。
彭城不失,徐州大局就不會出現巨大變化;
可一旦彭城落入到袁術的手中,即便最後劉備重新將彭城給奪了回來,但戰火也將進一步蔓延到徐州的腹地。
在琅琊國與東海郡已經被曹操打爛的情況,一旦彭城告破,戰火進一步往彭城與下邳城之間蔓延。
那麼最後即便趕走了袁術,劉備所能得到的也隻會是一個徹底打爛了的徐州。
一個尚有幾分元氣的徐州與一個徹底被打爛的徐州,這二者之間的價值差距不可估量。
此中道理,在李基略加提醒下,劉備便已經徹底明白。
然而……
劉備一拳砸到了桌案上,怒聲地說道。
“可就如此讓曹賊安然退離徐州,備又有何麵目麵對慘死在那廝屠刀之下的徐州百姓,又有何顏麵得陶恭祖禮遇以徐州相讓?”
李基歎息了一聲,說道。
“主公,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為徐州慘死的百姓報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要讓更多的徐州百姓免遭戰火之害。”
“不知南陽郡乎?”
“袁術占有南陽郡後橫征暴斂,甚至撤離南陽郡前不忘強征大量青壯,使之今生再無歸家的可能。”
“彭城一陷,即便主公再將彭城奪回,百姓也不複初也。”
隨著亂世的持續,眾多諸侯無疑也漸漸意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當然,每個諸侯對於人口的重要性側重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曹操眼中,每個人口都能投入到屯田製中產出糧食;而在高高在上的袁術眼中,更側重於強征人口為勞役或兵員。
可想而知,被袁術所強征的青壯最後落得的結果,十有九點九九都會是客死他鄉的下場。
而沒了青壯,僅剩的老弱婦孺在亂世中又該以什麼為活,又該如何狼狽地活下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