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到騎在一匹黑色駿馬之上的紀靈後,昌豨連忙跪地行了一個大禮,道。
“昌豨拜見紀將軍。”
紀靈俯視著那儘顯諂媚之色的昌豨,眼中閃過一絲厭惡,語氣卻是不露波瀾地問道。
“汝不在彭城中協助臧霸守城,到我軍中莫不是特意討死?”
昌豨連忙開口道。
“紀將軍誤會了,我對袁公的四世三公之名敬仰已久,早已心生投效之心,還欲勸說臧霸隨我一並投效。”
“然,臧霸遭劉備蠱惑,任由我如何勸說卻始終不為所動。”
“有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我不願與袁公為敵,又勸說不了臧霸歸降袁公。”
“隻得率領心腹離了彭城前來相投紀將軍,隻願助紀將軍攻取彭城,以獻袁公作進身之階。”
紀靈聞言,心中大喜過望,連忙翻身下馬,道。
“汝有何策助我?若能攻下彭城,吾定親向主公薦舉英才。”
昌豨所等的,無疑就是這一句。
袁術沒有彆的好,唯獨是對部下相當的寬容大方。
譬如袁術要求某縣出糧萬擔,可縣令借機在縣中大肆搜刮得糧兩萬擔,上交萬擔,自留萬擔,袁術也不會追究縣令過錯,隻會誇獎縣令為能吏。
在昌豨看來,袁術才是值得自己投效的明主也。
而昌豨作為臧霸曾經的心腹之一,對於彭城之內的兵力狀況可謂是了如指掌。
當即,昌豨便是一一開口向臧霸訴說了起來,言明彭城之內的兵力布置,指出了幾處明顯可以利用的漏洞進行攻城。
尤其是一直被紀靈放開口子的彭城北門。
常理而言,即便是“圍三闕一”,臧霸也是需要在北門處安排一部分兵力以作戒備的。
一開始,臧霸也確實是如此所為。
然而,隨著戰事吃緊,臧霸不得不將北
門的兵力也抽調離開,僅僅是安排了一些在城中臨時抽調的青壯上城牆裝一裝樣子。
僅這一個漏洞被紀靈得知後,便足以致命!
不過,或許紀靈並無多少帥才,但行事風格卻是以穩妥為主。
在知悉了彭城的多處漏洞後,紀靈思索了片刻後,擠出了三分笑容,道。
“昌將軍既然對彭城了如指掌,不知可願為我主親自攻下彭城北門?”
昌豨聞言,先是大喜,然後麵露猶豫之色。
“怎麼?昌將軍不願意?”紀靈心生疑竇地追問道。
“當然願意為袁公效死,隻恨願隨我投效袁公者,僅得三四百之數。”
“即便趁其不備攻下北門,怕也難以堅守到將軍入城。”
昌豨連忙解釋了起來。
先登之功,何其顯赫?
昌豨自然是想要這功勞,但也明白就算北門防備再怎麼空虛,僅憑三四百人就算攻下來了也擋不住臧霸的瘋狂反撲。
旁人或許不知,但昌豨怎會不知臧霸之勇?
若是與臧霸正麵交鋒,昌豨自知怕是不足三合就會被臧霸梟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