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聞言,為之一驚。
如今各地糧食漸漸成熟,正是要開始收獲的時候。
豫州各地強征青壯,必然會導致各地收割糧食會比較慢。
袁術的這道命令一下,可想而知,即便百姓們拚命地搶收糧食也肯定會來不及。
而一旦以放火,必然會導致豫州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糧食歉收。
且楊弘也清楚百姓們糧食歉收,各地的官吏與世家可未必會減少要求百姓或佃農們上交的糧食數量。
這一來二去的,來年豫州非得鬨饑荒不可。
不過,楊弘也明白在這等生死關頭,袁術不會在意這等旁枝末節,阻攔李基進軍才是當務之急。
而隨著袁術的這一道命令迅速地往著汝陽東側沿途的郡縣城池傳遞,田地裡也隨之開始燃起一場場大火,燒得無數百姓絕望地哭泣。
對於底層百姓而言,他們一輩子或許都沒有見過黃金是什麼,惟獨明白田地裡那些金燦燦的糧食便是活命的依仗。
他們不理解,不明白,為什麼要燒掉田地裡那些已經能夠開始陸陸續續收割的糧食。
來年,該怎麼活?
青壯被強征,糧食被焚燒,絕望的陰霾籠罩在了豫州大地之中,讓豫州百姓們似是已經看不見明天在哪裡。
而一路急行軍直奔濄水的李基,也很快就發現了大片大片化作了一片焦土的田地。
“老師,我派人在周邊找了幾個老農詢問了一下,田地裡的糧食都是昨日就近城池裡的官吏派人來放火燒掉的。”
做事漸顯謹密的諸葛亮,很快就查明白了此事,匆匆地騎著一小馬駒來向李基彙報,臉上難耐憂色。
顯然,諸葛亮也明白在這個時候田地裡的糧食大規模被燒,對於百姓而言意味著什麼。
除非來年的朝廷或者豫州能調動大量糧食救災,否則受到波及的百姓必然會出現饑荒。
這一點,李基看得更是清楚不過。
這個時代脆弱之極的小農經濟,是經不起如此的折騰,天災人禍都會瞬間打破他們的平靜生活。
“袁術這是在堅壁清野,焚燒糧食,擔心我軍會就食於敵……”
李基感歎了一句,沉吟了一陣後,開口道。
“亮兒,記錄我口述之言,即刻送往壽春以及主公處。”
“是。”
諸葛亮連忙應聲,然後從袖中拿出炭筆,準備書寫在袖子處。
如今大軍還在行進途中,自然沒有條件慢慢研磨筆墨。
且諸葛亮雖也有過目不忘之能,但為免疏漏,還是準備書寫在袖子處,方便事後準確傳遞李基的命令。
“豫州百姓受兵災波及,青壯被大量強征,又有大量糧食被焚燒殆儘,來年或有饑荒之禍,著荊揚二州秋季糧食入庫後,大量調動糧食至邊境準備。”
“豫州一戰若勝,調撥糧食入豫州內做好賑災的準備;豫州一戰若遭挫折,亦需讓荊揚二州做好接收逃難災民的籌備。”
說罷,李基一邊繼續騎著戰馬行軍,一邊遠遠地看著那田地裡的糧食,也不禁頗感惋惜。
亂世之中,錢財固然重要,但糧食才是一切的根基。
即便是引入了高產糧種的劉備集團,受限於人口以及耕地麵積等等原因,糧食依然是相當的寶貴。
不過,李基很快便壓下了那些多餘的軟弱猶豫,明白越是如此,越是要儘快終結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