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司馬懿臉色上的變化,僅僅出現了一瞬就恢複了平靜。
此時此刻,司馬懿清楚自己若不是掛著個“國士侯門生”的名頭,以著甘寧的地位,尋常士子連見他都沒有機會,更彆說是指揮甘寧行動。
甘寧願意遵司馬懿為首聽令,那是李基的命令,而不是當真重視司馬懿。
這錦囊的小把戲,說到底也是測試對方服從與否的小把戲。
顯然,甘寧沒有給司馬懿這麼一個麵子,當場就拆開看了起來。
不過屋內光線略顯昏暗,甘寧有些看不清紙張上的字跡,道了一句。
“掌燈。”
當即,便有跟在甘寧左右的錦帆賊親信上前打開火折子,點了一盞燈送到甘寧的身旁。
甘寧借著燈光,細細地看了一遍錦囊裡的內容後,問道。
“此計,是否已稟報告知侯爺,得了侯爺的應允?”
“自然。”
被暗含輕蔑地對待的司馬懿,那難掩稚嫩的臉色平靜如常地答道。
“若不出意料,五日後計中所需的糧草軍械將會沿著濄水送至。”
甘寧點了點頭,心中也已有了判斷。
若無李基的鼎力支持,司馬懿自然不可能讓壽春沿著淮水與濄水送來一應糧草軍械。
而司馬懿的計劃並不複雜,又或者說想誘導一群走投無路的饑民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計劃。
隻要給與饑民們一點點希望與寄托,再取得能讓饑民們信服的大義就足夠了。
隨後,在司馬懿的安排中,這小村落的另一個房間之中已經堆放了大量的黃布。
冒充黃巾,便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或許黃巾在整個大漢早就淪為了人人喊打的存在,但對於看不到希望的饑民而言,黃巾便會成為他們眼下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甘寧抓起一條黃巾,綁在額頭。
追隨而至的錦帆賊也是紛紛效仿,以黃巾係額。
自張角舉事至今,已經過去了近十年,即便在大漢各處依然還有不少黃巾賊寇作亂,但顯然不可能還有太平道教的傳承。
係上黃巾,便自然會成為貨真價實的黃巾賊。
而後,在司馬懿提前做出的布置中,甘寧指揮著錦帆賊分成二十隊,每隊四十人的規模,朝著鄲縣周邊各處的村落而去。
此前司馬懿通過錦衣司已經早就探清了鄲縣周邊的狀況,且暗中不斷所散播的流言除了與世家有關外,更是宣揚著大賢良師傳人出沒於豫州,有意普世救人。
甘寧所率領錦帆賊的出現,便是為了證實大賢良師傳人這一傳聞的真實性。
而派往這個村落的錦帆賊,也將公開宣稱大賢良師將會在五日後自濄水而攜糧而出,普救世人。
並且,司馬懿為此準備了一則朗朗上口的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