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連提出了兩個難點,令顧雍的眉頭不由得緊皺起來。
顧雍懂水利治政,對於軍務卻是知之不多,水戰與戰船更是顧雍未曾涉獵過的區域。
而周瑜所提出的兩個難點,顧雍稍稍在腦海裡推算了一番,也就明白了過來。
這就好比一支毛筆擲於小溪水麵,毛筆恰好能卡在與其長度相仿的兩塊石頭之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黃河缺口的洶湧激流,又豈是小溪所能相提並論的?
船隻但凡靠近缺口一定範圍,必然就是失控傾覆的結果。
除非不計代價地同時駕禦船隊之中所有海船衝向缺口,憑借著絕對的數量,或能在水麵上堵住缺口一時。
可缺口不是一個平麵,在水麵上一時勉強堵住就有作用。
且駕馭船隻衝向缺口的水軍,又該如何逃生?
即便軍戶士卒再如何擁護劉備,可也不是不惜命的。
若是即將被淹沒的是揚州,是他們的家,軍戶士卒或許不乏拚死的決心。
可讓軍戶士卒們如此在異鄉送死,孫策周瑜的威望再足,怕是難有足夠的響應。
並且,想要做到顧雍所說的那般,通過沉船大大減緩缺口湧出的水流。
即便是大型海船也起碼需要沉沒五艘以上,在缺口處形成相當緊密的堆疊才有可能。
這均需達成的種種條件,光是想想便明白是不可能的,也是周瑜出言反對的原因所在。
送死能夠解決也就罷了,就怕是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卻還是失敗。
不過麵對著周瑜的顧慮,顧雍的神色卻是很快就舒緩了開來,轉而向著護衛自己的虎衛開口問道。
“船隊所攜物資的明細冊子何在?”
虎衛迅速翻找出了船隊記錄著所攜物資的明細冊子,然後遞給了顧雍。
顧雍接過冊子,迅速地翻找了起來。
既然提前知曉前來黃河就是為了治水,且是為了堵住可能出現的黃河缺口。
顧雍即便再如何匆忙地出航,也自然不會不準備一係列治水所需要的物資工具。
鋤頭、鐵鍬、麻袋等等常規物資的自然不用多言,大量與治水有關的工具,吳郡都有著大量的庫存。
“找到了!”
顧雍的語氣之中流露出幾分激動之色,指著冊子之上的一條名目,赫然就是二十丈、三十丈、四十丈鐵索各十根。
旋即,顧雍兩手一張,比劃了一下,向著周瑜開口問道。
“如若在缺口兩側分彆布置兩艘大船,以船錨、鐵索等固定於黃河岸邊,再與對側的大船以鐵索相連。”
“如此一來,在缺口處便多出了大量鐵索如大網般橫著,能否攔住堵住缺口的船隻不被激流衝走?”
周瑜瞪大著眼睛,臉上不自覺地浮現了興奮之色。
以周瑜的經驗判斷,如此一來的可行性無疑是大大提高。
有大量鐵索於缺口處阻攔,船隻緩緩從側麵靠近缺口,儘可能地減緩衝入缺口的衝擊力,鐵索或也足夠停住船隻了。
接下來既能在缺口處鑿沉船隻,也能讓船上的水軍沿著水麵之上的鐵索爬離,不至於跟著葬身水底。
周瑜忍不住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