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難,治天下更難。
更遑論李基這般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就想要儘可能為後續治天下打好基礎,那無疑是難上加難。
而豫州既可謂是中原腹地,更算得上是大漢的中心,人口與產糧都穩居十三州前列。
並且袁術在袁氏所積攢的底蘊被耗光後,就被李基所擒。
這也讓豫州沒有如原軌跡那般,隨著袁術稱偽帝,奢侈荒淫,橫征暴斂,廣建宮庭樓閣,以至於豫州以及江淮地區都到了殘破不堪的地步。
再兼之豫州黃巾的崛起,劫世家之糧而肥了百姓,避過了饑荒之災,大大地保存了豫州的人口精華,不至於無數百姓因此流離失所。
因而,如何妥善處理豫州黃巾,將嚴重影響後續對豫州的治理。
而被李基細細地解釋了一番豫州黃巾的種種問題與影響後,劉備隨之陷入深思,下了一個論調,道。
“所謂豫州起義之事,不過是應對饑荒的權宜之計,百姓何其無辜?不宜追究責罰,更不宜過多傷及他們,不如發文招安,不做計較,讓他們自行各歸鄉裡如何?”
“然也。”
李基對於劉備所說的前半段頗為認同,但卻也搖了搖頭,開口道。
“隻是一味發文招安,即便有興霸為內應,既未必能使民感主公之恩德威勢,亦會使諸多豫州世家生出不滿之心。”
即便推動著豫州黃巾起義的是李基,豫州黃巾的初衷也是為了活下去。
可如今甘寧有意控製麾下的黃巾數量,僅僅是青壯都已經超過了十萬之數,一旦算上大量支持的老弱婦孺,怕是有三十萬以上的數量。
畢竟,甘寧那當真是每攻陷一城一地,那可都是大開糧倉府庫,廣分錢糧,以及將當地世家豪強的耕田分了下去。
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那可當真是願意為甘寧效死的恩典了。
當年張角要是做到這種程度,將大量的利益送到普通百姓與信徒的手中,怕是早就在無數百姓前仆後繼的支持下打入洛陽了。
也正是因此,單純的招安是遠遠不夠的。
即便甘寧並無異心,且說服了豫州黃巾解甲歸田,但後續若有心懷野心之人再借黃天之名,甚至暗中推動一些陰謀論流傳開來。
那麼解甲歸田的豫州黃巾將會成為源源不斷的叛亂源頭,成為豫州尾大不掉的隱患所在。
意識到了其中的棘手之處,劉備細想了好一陣,卻始終難得一萬全之策,脫口而出地問道。
“不知子坤可有什麼妙計?”
“既是黃天始,那便黃天終。”
李基幽幽地應了一句,目光卻是落在了劉備的身上。
意識到什麼的劉備,問道。“莫非此計與我大有關聯?”
“非主公不可。”
李基笑眯眯地道了一句。
“願聞其詳。”劉備追問道。
李基張了張嘴,正欲詳細為劉備說明,忽然想到了劉備對於帝位的態度始終都是模棱兩可。
即便劉備已然明了欲效仿光武帝複興大漢的誌向,但無論李基如何旁敲側擊,劉備都始終抱著幾分到時候還政天子的念頭。
這一點,李基不清楚劉備是真心還是假意,但起碼說明在劉備的心中對於此事還是充滿了猶豫的。
不過有一點,李基倒是相當的清楚。
那便是劉備當真還政天子的話,不出兩代,跟隨劉備打天下的文臣武將都必然會斷子絕孫。
於公於私,一統天下後,這個帝位劉備不坐也得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