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工匠降雪的時候都嚷嚷著要上工,弟子派人勉強勸阻了他們。”
說到這裡,諸葛亮那顯得有些嚴肅的表情也不禁多了絲笑意,道。
“不過據小吏回報,即便在屋內躲雪期間,不少工匠都在屋內自發地加工各種物件,以這種勢頭,來年開春前書院足以確保完工。”
負責著在烤串的龐統,有些不解地問道。“為何?莫不是承諾了完工後有什麼好處?”
“是老師在豫州也依照揚州的工匠工錢標準推行。”諸葛亮答道。
“就因為如此?”
出身於荊州名門的龐統,大為不解。“即便給的工錢高了,那些工匠也不至於自發地趕工吧?”
諸葛亮開口推測道。
“據聞由於豫州世家的原因,豫州的工匠大多都被世家們當成奴仆那樣使用,再加上袁術也不在乎工匠,讓工匠們在豫州做工往往就連溫飽都保障不了。”
“如今被老師定下了高額工錢進行厚待,生出了感激之心,才會如此積極。”
李基輕扣了一下桌子,然後開口道。
“厚待是一回事,這自然會讓豫州工匠們感激涕零,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了重視,也產生了希望。”
“如此一來,豫州工匠們自然會賣力地工作,既為了回報重視,也為了爭取到那看似有些不太可能的待遇與賞賜。”
諸葛亮略加思索過後,當即了然。
若是說此前的豫州工匠們無疑像是一潭死水,處處都需要用得上他們,但他們的地位卻是不高,官府與世家也從來沒有重視過他們。
不少地方的官府世家更是屢屢有克扣或直接就不付工錢的情況,這讓豫州工匠們或許不至於活不下去,但也看不到什麼希望。
可李基在吳郡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早就完善出了扶持以及激勵工匠的種種製度。
工匠,是推動生產力變化的一大因素。
由於此前揚州的工匠數量不足,工匠們的精力便是以改良海船、造紙印刷術以及各種農耕器具這三個方向為主。
結果,無疑也是令李基感到驚喜的。
在李基的傾力扶持以及偶爾的提點引導下,揚州工匠這一群體爆發出了令人咂舌的創造力,如今已經初步完成了州級海船的試驗。
相信在不久之後,州級海船就能真正開始下水航行了。
須知,這被李基定為“州級”的海船,紙麵上的數據已然等同於明代的鄭和寶船。
這等長近一百五十米,寬達六十米的巨艦,足以實現在大海遠航的需求,再也無須如此前這般隻能儘量靠著海岸線進行航行,才能保證航行安全。
即便漢末至明代期間一直不如何重視海船,但在不到十年間,就追上了千年的海船發展,這在李基看來無疑是匠人們齊心協力所創造的奇跡。
且李基更清楚自己想要實現為大漢所描繪的藍圖,工匠這一群體更是重中之重,自然也是有意收天下工匠之心,齊心協力推動著種種器械的革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