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小子叫玉姐吧,什麼姚姐,也太難聽了。”
我忙改口:“哦,玉姐,這石頭灌頂有什麼問題?”
她開門見山的說:“這西周墓有點怪,這種青頁岩在南方地區可是很少的,幾乎沒有,八|九不離十是從洛陽山陝一帶過來的。”
我仔細想了想,越想越心驚,還真是這樣的,先前我們注意力都被陪葬品吸引了,根本就沒留意這種事。
這女人....觀察力太強了。
這種石頭,和龍門雲崗附近石窟裡的石頭類似,硬度不太高,但有很好的膨脹性,換句話說就是穩定性。在熱脹冷縮下不會裂縫。
我心驚的是熱脹冷縮這個原理,難道三千年前的西周工匠就了解了?
西耳室摸出來的那件青銅豆,銘文上寫著“芥候帶子”四個字。
老大說這是他托關係找考古研究院的人翻譯出來的,應該不會有錯。
南方沒有這種石頭,石頭又不會長腳自己跑幾千裡地跑過來,唯一的解釋就是人為的運輸。
幾千公裡路程,如此龐大的青石灌頂工程,橫跨長江南北,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得耗損多少車馬?
史書說芥候是西周中早期南方的一個小諸侯,甚至連封地子嗣都沒有記錄。
可要是如此。
一個小諸侯,會有如此巨大的財力物力?
眼前龐大的青石灌頂就是證據。
我暗自猜想,這芥候的真實身份可能搞錯了。
換句話說。
就是史書上記載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