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丨初戀 第一回:“你好呀”(1 / 2)

18年前,沒有高鐵,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直播帶貨,沒有美顏,沒有微信,隻有最後的一絲純真。

2005年5月7號,早上4點半,天還沒亮,我艱難的爬起來,然後躡手躡腳洗漱,從宿舍下樓,大概走了兩百米來到307路公交車,再經過不到半小時後來到了火車站,又排了15分鐘隊,終於買到了6666次火車。

從省城奉市到燈市,現在坐高鐵也就二十來分鐘,但在當時,卻隻有綠皮火車,6點半左右從奉市南站始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烏龜爬爬,8點多才能到燈市。

我要乾什麼?嘿嘿,用現在的話講叫“奔現”,那會,隻是很單純的叫做“見網友”。

由於是比較早的一班車,人不是很多,我懷捧著昨天買的一大束玫瑰,坐在靠近兩節列車連接處的座位。

剛剛坐下,迎麵走來一位大叔,手裡拎著鳥籠子,蓋著罩子,坐在我對麵。

6點20分,列車緩緩出發。

大叔看我拿著玫瑰,笑嗬嗬問我:“小夥子,見對象去啊?”

我笑著說:“嗯,算是女朋友吧。”

大叔說:“不會是去見網友吧?”

哦豁,眼神很犀利啊,我問道:“您是怎麼看出來的啊?”

大叔帶著一種略帶嫌棄和無奈的語氣說:“你們現在的這些年輕人啊……”話也沒說完,就隻是搖搖頭。

我就很納悶,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咋啦?

駛出車站,太陽光慢慢的灑進車廂,大叔好像也沒有繼續和我交談的興趣,他把鳥籠子放到桌子上,然後慢慢揭開罩子,裡麵是一隻黑了吧唧,紅嘴的鳥。看著特彆老實但是也不蔫。

旁邊的乘客,有好事的就問道,是八哥吧?大叔說,不是,是鷯哥。這家夥在家可能嘮了,一出來就老實了,典型的窩裡橫。

“小夥子,在哪上學啊?”大叔整理好他的小寶貝後,又開始跟我聊起來。

“奉市機電大學了。”

“那你認識張亞男嗎?”

“認識啊,我同學,個子不高?”

“嗯,長的還行,就是可惜個頭矮了點。我是她大舅。”

我……

你看,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我和張亞男的關係不錯,經常會上自習的時候碰到,並且畢業後,在我的介紹下,成為了同事,這姑娘長的有點像《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身高卻隻有一米五五。2008年公司團建,在山市著名的某佛苑那,她還特彆“算了一卦”,大師說,她以後會嫁給“寶馬”,我和一眾同事們聽得都雲裡霧裡的。2014年,我參加她的婚禮,老公是在奉市寶馬廠工作的,真的是一語成真,神奇。

事後,我故作神秘的在自習室問張亞男:“姐妹,你是不是有個親戚,養著一隻鷯哥啊?”

“呀,你怎麼知道?”

“嗬嗬,兄弟我能掐會算,有沒有吧?”

“嗯,我大舅,可神叨了,活的賊通透。你到底怎麼知道的。”

我也沒多說,反正就是那麼一個小插曲。

因為是慢車,20分鐘後就到了南家屯,正好也是我這位同學的家,大叔拎著他的鷯哥下了車。臨下車前,意味深長的跟我說了一句:“小夥子,緣深緣淺耗子為汁吧。”

我目送著大叔越走越遠,真的,這樣的偶遇真的是我想編都編不出來,上哪說理去?

其實見她的路上,我心裡一直七上八下的。正式見麵前,我和她也隻是在網吧視頻,雖然自以為關係很到位了,但還是沒低,畢竟第一次談戀愛,誰能保證自己就不是賭桌上最先走的那一個。而且,我們還是網戀加異地,不像現在拿起手機,高清視頻通話那麼容易,彼時的視頻,也隻能通過網吧的電腦,清晰度慘不忍睹充滿了朦朧感,而且我對自己的顏值,對,那會還沒有“顏值”這種稱呼,總之就是對自己的長相不是很自信。而她,用韓綜裡的話來說,百分百就是我的理想型。

2003年,天降驚喜,高考突然從7月提前到了6月,並且還趕上了第一次大綜合,就是不分文理,九科全考,再加上非典時期,我們這一屆,真的是除了無奈也隻有無奈了。

2002年的數學卷,我考了135分,誰曾想,03年的卷子,因為某些原因換了B卷、而且有一道大題,我記得很清楚,是非必考的象限,出成績的時候,都沒有及格,好在除了英語數,其他科目我還算可以,也多虧了大綜合,不然我可能連一本線都夠不上,命運就是這麼造化弄人。

這裡再囉嗦一句,千萬彆聽老師的,什麼拿到卷子要先全部看一眼。以前考試,我都是拿來就做,完全不去管那狗屁的什麼瀏覽一遍。就因為發現了那道非必考的象限大題,整個人馬上就慌了,本來擅長的立體幾何,居然也解了半天。

所以,適合自己的辦法,一定要堅持,這個東西真的是因人而異,不能強求。

因為父母兩遍的親屬裡,沒有上過大學的,所以填報誌願的時候也隻能靠自己的“第六感”了。記得當時拿著學校高價送出的一本大冊子,上麵羅列了曆屆各院校的高考分數線,仔細核對自己的第一第二誌願,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報了一所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而當時,我記得西安交大,北郵電分數線在後來公布的時候都很低,基本就是一本線的分數,可以說是曆史最低了。但當時,誰又能奢望呢,所以看到以往的分數線自己也就一眼姍姍而過了。

當立秋過後,自己和家人第一次來到學校,說不上滿意或不滿意,在當時各個院校大興新建校區時,我們的學校,還是古色古香,保持著半個世紀的風骨。直到07年畢業後,學弟學妹們有幸搬到了新校區。

我好像和新學校比較犯衝,小學在自己畢業幾年後,從一排排的平房,變成了有校車的樓房,並升級到了中心小學。初中,也是從平房變成了高大上的樓房。高中,坐落在市內一座寶山的半山腰,是頗具曆史的原省政府所在辦公樓,身後有一座寺廟,不遠的山腰上,還有一座尼姑庵,周圍和居住小區混雜,每天聽著廟裡的晨鐘聲,還有學習時筆尖上的沙沙聲,特彆魔幻現實。高中,也是在自己畢業兩年後搬遷,煥然一新,軟硬件都直接大跳幾個數量級。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