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誘(1 / 2)

“既然韃子哨騎一定來攻,那我們就去塔山所城裡麵等著,免得浪費體力。”

出發之前吃喝了一頓,李昊的生命值恢複到了三十,兩個時辰的騎行下來,又下降了二點六。

幾位家丁也都讚成這個做法,李昊於是帶人去了山包上的塔山所城。

宣德、正統時期,遼東鎮的城池防禦體係逐漸成型,從鎮城、衛城、千戶所城、堡城構成了一個相當嚴密的防禦體係,建奴未興起之時,大明在遼東共計有二十五衛、一百二十七個千戶所,但並不是所有的千戶所都有自己的屯兵城,大多數的千戶所都和衛城在一起,隻有十個千戶所單獨設置了屯兵城。

到如今,控製在明軍勢力裡的遼西,共有沙河中右所城、前屯中前所城、前屯中後所城、塔山所城等四座所城。

而鬆山千戶所城、大淩河千戶所城名義上也在明軍控製範圍之內,去年的時候,袁崇煥袁兵憲甚至還派人重修了大淩河,但經略高第一來就撤走了寧遠以北的屯軍。

塔山所城比沙河北堡的堡城闊氣多了,目測長寬各一裡,城牆高兩丈半左右,也就是八九米高,南城門還有甕城,半圓形的甕城圈延伸了十來丈。在四角還修築有邊長三四丈的方形角台,突出於城牆。

高約一丈的城牆基部用六行條石堆砌,條石之上,牆內砌石、牆外砌磚,磚石之間便是用夯土填實的牆心。

策馬進入甕城圈,可見南門門洞上有塊石匾,刻著台閣體的“廣定門”三個字。再往上有塊條石,刻著“中左所”。

“若是沒有李爺和幾位兄弟前來,我等這會兒就開始收拾家當南撤了。”

甕城圈裡,一位身穿直身式布麵甲的中年矮胖軍士帶著他的屬下,迎接這六位不速之客。

“你們見了幾波韃子?各有幾人?另外三門狀況如何?所內還剩下什麼物資?”李昊邊騎著馬往城門門洞走,邊發問,希望從這矮胖軍士嘴裡問出點有用信息。

“回李爺,就一波韃子,瞅著有五頭,為首韃子是巴牙喇無疑,其餘著紅暗甲,是代善大韃的人,發現我們之後就去西麵巡查了。我估算明天就會有五到六波這樣的前鋒哨騎出現,我這哨卡計有營兵十二人,雖然有這偌大一所城做依托,可韃子一旦集齊六七隊左右,就會開始硬攻。另外三門早就從裡麵封死,沒有上百人是打開不了的。所裡還剩下一些草料和十幾車糧食,運不走了,我等準備今晚就燒了。”

遼西是大明與後金對峙的前線,駐守在這邊的軍士自然懂得建奴進攻的節奏。

為了保障騎兵衝鋒時的安全,老奴甚至讓身穿兩重甲的紅巴牙喇和旗丁冒著威遠炮、鳥銃、將軍炮、紅衣炮等炮火下馬衝鋒到明軍陣前,然後搬走拒馬、路障。一個隻有十幾人駐守的空城,韃子哨騎們有的是辦法爬進來砍人。

“你的人剛才說,你們準備今天酉時出發,不怕那隊哨騎半夜追上來砍你們嗎?”

酉時就是下午五點,這個點出發,走不到二十裡路天就完全黑了。

這群營兵都聚集在南城城門附近,身上所穿的要麼是直身式布麵甲,要麼是分體式布麵甲,看起來都很新。不過有些營兵衣物顯得有些臃腫,沒有布麵甲那種綴了甲片後的垂墜感,應該是營兵把裡麵的甲片拆下賣錢了。

孫承宗負責遼東時,沒短過遼軍的軍餉,可普通營兵月錢隻有七錢銀子,大致和一石糧食的價格持平,除了吃喝之外剩不了多少,若是趕上糧價上漲,營兵們就得想辦法自己搞錢弄糧食了,拆甲片賣錢是常用方法。

李昊騎著馬巡視了一圈,發現這幫營兵已經裝好了撤退的鋪蓋行李,整個隊伍隻有五匹馬,兩頭駱駝以及三輛牛車,根本走不快,今天下午出發沒多少活下來的希望。

矮胖軍士無奈苦笑,“李爺有所不知,韃子這次來的太突然,三年都沒這樣大的動靜了。今天上午我們這兒的大部隊才走完,留下我們守一兩天,沒想到下午就有韃子出現了。若是今兒個不走,明早那更走不脫了。好在我等鳥銃人手一把,長三眼銃也不少。若是這五頭韃子追上來,據車放銃也有不少的勝算,韃子哨騎隻是為了清除老奴本陣前進的障礙,不會為了我們幾個硬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