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午後,大隊建奴披甲旗丁、推著盾車和牛車的包衣奴才終於出現在寧遠城西北的驛道上。
寒風嗚咽,但天色尚佳,太陽無精打采的掛在空中。即使隔著二三裡地,值守城牆的明兵基本都能望見那紅藍黃白的四色旗和甲,於是城牆之上開始騷動,韃子來犯的呼喊從城牆傳到東西南北四大主街上,再通過街頭百姓的接力,傳入城內數萬軍民的耳中。
建奴抵達城下的消息傳開之後,全體寧遠軍民反倒放鬆了心上繃緊的那根弦,那種被賊惦記卻以為賊不會動手的僥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憤怒、恐懼和無助的絕望。
之前老奴下令屠殺無穀尼堪的行為已經讓城內軍民放棄了最後一絲希望,這一戰,隻有守城死,沒有投降活。
誰都不知道寧遠城能否守得住,即使能守得住,也不知道建奴能圍到什麼時候,要是圍上三四個月,那城內這兩萬多明軍和三四萬百姓還有吃的嗎?
很多百姓都已經做好了自己沒吃的,然後一家老小被兵卒吃掉的念想。讓人悚懼的是,在守城的日子裡,這種念想會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頭,直到那一天真的來臨。
……
北城牆城門樓前,朱梅、鄧茂林、陳兆蘭等掌營將軍帶著自己家丁正遠眺幾裡外出現的大股建奴騎兵,李昊領著大小曹、吳三桂及家丁等聚在城門樓西側五十步的敵台處。
城門樓前有甕城圈,有點擋著視線,敵台凸出城牆一步左右,觀察城下敵情其實更方便。
城內武將地位最高的滿桂負責的南麵,兼領提督四麵和支援東南角,因此常駐在南城牆附近,此時建奴出現時間還不長,滿桂還未曾從一裡半遠的南城牆處動身北上。
當然,也有可能滿鎮就不來北城牆,畢竟按建奴騎兵的速度,一會兒就繞到南麵耀武揚威去了。
“八旗到全了,看樣子還是老規矩,兩黃旗圍攻北麵、兩紅旗負責西麵,東城牆和南城牆各自由兩白旗和兩藍旗負責。”
曹文詔指著顏色分明的建奴騎兵對眾人說道。
“還有這種說法?”李昊覺得蠻有意思,“那豈不是說,北麵和南麵需要應對的韃子最多?”
兩黃旗加起來六十多個牛錄,鑲藍旗一個旗的牛錄就上六十了,再加上莽古爾泰正藍旗的二十一個牛錄,南麵該有八千多真韃和兩旗的包衣奴才上場攻城。
“是的,所以滿鎮負責南城牆的防禦。但鑲藍旗不會全體出動,鴨綠江口到金州的那一片是兩藍旗的地,毛鎮手上還是有幾千能打的將士,再加上東江那邊多的是熟悉建奴內部的反正漢民,所以鑲藍旗一般會留二十來個牛錄四處巡視,以防有變。阿敏這個旗主,通常會留守沈陽。”
曹文詔還是靠譜,這些細節說的頭頭是道。
手指西北方向的車隊,李昊問道:“那裡麵有什麼火炮?能威脅到城牆嗎?”
後金在黃太吉手裡才有大規模的火炮軍隊,主要組成是孔有德部、耿仲明部等投降明軍。其火炮、鳥銃來源主要是自鑄和繳獲,有時候也會從朝鮮購置火銃。
如今還是老奴時代,八旗騎兵們主要作戰方式就是近程弓射和豬突衝鋒,應該沒有大量的火炮,但保不齊明軍前幾次大戰時送的大禮包裡有不錯的輕便火炮。
所以李昊才問了這麼一嘴。
“可能有小型佛郎機炮、虎尊炮吧。遼事之前,我大明所用火炮主要防蒙古韃靼的弓騎兵,射的快,裝藥量少。廣寧那邊就有很多小火炮,現在都在韃子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