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飛,現在這款戰機終於要首飛了。
雖然隱形戰鬥機是未來,但是就算隱形戰鬥機出來後,這種強大的三代機也依然是主力。
隱形戰鬥機為了隱形,犧牲掉了不少東西。比如載彈量。就拿F22來說,最大載彈量9噸,但是如果想要保持隱形,隻能用內部彈倉。但是內部彈倉隻能載彈2.2噸,內部隻能掛6枚空空導彈。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隱形戰鬥機就是踹門用的。真的掌握了製空權之後,還是殲11這種戰鬥機出動比較有性價比。
所以未來華夏空軍的設定就是殲20和殲35是踹門的,後麵殲11和殲10是作為主力進攻的。
機場,首架殲11經過地麵測試後,一飛衝天。
在空中飛行姿態非常的完美,各種設備表現也非常好。
飛行了半個多小時後,飛機降落,所有人響起了掌聲。首飛成功,這代表著殲11正式進入試飛階段。等試飛結束後,就可以量產服役了。
如果順利,也許兩年後,殲11就可以進入空軍序列,成為華夏空軍的頂梁柱了。相對於殲十,殲11更強大,更有威懾力。
同時殲11作為平台,還可以進行特殊的改裝。比如改成電子戰機,原時空裡麵,殲16D可是很多國家都害怕的噩夢啊。
“小盛,咱們的直26現在已經定型量產了。這是民用版的直26……”
試飛結束,徐華盛來到基地內。
在基地內,徐華盛見到了直26,這款飛機。
這款飛機是從前蘇聯的米26改裝而來,這幾年這款飛機改裝的東西可是非常多。
航電,雷達,電子係統等等都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改進後更先進。
但是最大的改進,還是發動機。米26用的發動機是D-136渦軸發動機,對於這款發動機,徐華盛的資料庫裡可是有啊。因為原時空裡,華夏和毛熊曾經一起研發過這款發動機的第二代。
而後華夏又以第二代為基礎,研發出屬於自己的重型渦軸發動機,取名字叫泰坦
現在,直26用的就是泰坦發動機。
當初米26的發動機拆下來後,徐華盛就不斷的把泰坦發動機的資料給拿過來,最終泰坦發動機被開掛
一般研發了出來。
就技術上而言,泰坦發動機比D-136發動機晚出來五十年。要知道D136正式量產是1982年。
而泰坦發動機,卻是華夏2032年才定型的發動機。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術。
就功率而言,D136的功率是相當優秀的,D136渦軸發動機的單台功率可達驚人的8500千瓦,而美國CH-53E使用的三台發動機總功率僅3270千瓦,即使V-22傾轉旋翼機的兩台發動機總功率也僅達4590千瓦。可見,D136有著極其強大的動力性能,甚至超過其他重型直升機上2-3台發動機總功率。
而泰坦發動機在功率上提升並不太多,泰坦的單機功率隻有9200千瓦,隻提升了700千瓦。畢竟D136的功率已經非常大了,大的已經超出普通直升機的使用範圍了,好多重型直升機幾台發動機的功率都沒這麼高,相對於功率的提升,泰坦發動機在其他方麵的提升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