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的這個提議,在長安朝堂上下引起更大的爭議。
李隆基限製宗室的權力,是人儘皆知的。
太子之所以被打擊成這副狗樣,原因也是人儘皆知的。
楊國忠你現在腦子壞了,居然敢提這檔子事?
沒錯,肯定是楊國忠腦子壞了!
看到楊國忠的提議之後,起初李隆基確實是很生氣的,如果不是看在楊玉環的麵子上,他肯定讓人把楊國忠抓起來扔進了大理寺,每天用皮鞭抽一百遍啊一百遍!
但事情的推進,顯然沒有朝眾人的常識認知方向發展。
繼楊國忠之後,戶部侍郎王鉷也上奏疏了。
眾所周知,王鉷和楊國忠是死對頭,要不是兩人都是大唐官員,都是體麵人,肯定早就抄起家夥往對方腦袋上往死裡砸了。
在所有人的認知裡,王鉷是一定會跳出來反對的,並且向皇帝陛下闡述了建寧郡王如果一旦在地方上掌握兵權,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危害。
什麼樣的危害呢?
以我們王侍郎扣帽子的本事,那肯定是擁兵造反。
今天五千,那明天肯定就是五萬了,後天就可以動員五十萬!
屆時長安危矣,大唐危矣!
王鉷的確跳出來了。
可是!
可是王鉷用一種憂國憂民的語氣闡述了揚州情況之嚴峻。
仿佛若是再放任不管,揚州明天就能脫離大唐一樣。
所以,臣王鉷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下放一定的兵權給建寧郡王。
這是為了守護澄心堂、雲秀坊的安危,是為了守護地方百姓的安危,以此彰顯大唐天子的聖德!
臣這個人沒什麼心眼,說話直,若是哪裡說錯了,請陛下殺了臣,臣雖死無悔!
王鉷的狗腿子們一看王鉷的態度,先是原地懵逼了一下,這波操作有點不太會了。
但政治就是站隊,老大的態度和決定對不對不重要,隻能支持。
這和那些讀了幾本書,從來沒有做過一天官的人的認知可能不一樣。
這些人懵是懵,知道這樣支持建寧郡王肯定是不對的,可上頭的態度都明確了,自己不支持,這官職還要不要了?
權力場上,最是身不由己。
於是接下來的場麵就十分熱鬨了。
繼楊國忠派係提出支持建寧組建軍隊後,王鉷的人也先後跟上。
這下輪到李隆基懵了。
建寧這麼多人支持的嗎?
這就難免讓原本對李倓完全沒有警惕心的李隆基開始生疑。
這不是李倓掌權的問題,而是太子對政局影響的問題。
李倓就算做出再大的成績,他的身份終究是太子之子。
如今朝堂上兩派都支持他,那不就相當於太子間接影響當朝嗎?
這就不是揚州地方治安的問題了,而是長安朝堂政局的問題,是皇權爭奪的問題!
但揚州的事還在正中的時候,幽州、盧龍一帶發來的奏疏,打斷了李隆基的思考。
這奏疏自然是安祿山派人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