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先把這些事傳出去。”
“是!”
十一月初,李隆基正在讀哥舒翰的奏疏。
是關於攻克石堡城的策略。
哥舒翰正在隴右籌備軍糧,不過現在已經入冬,隴右的冬天可比長安要冷得多,哥舒翰計劃明年,也就是天寶八年拿下石堡城。
這讓李隆基龍顏大悅。
他對高力士說道:“哥舒翰深得朕意。”
“哥舒將軍戰功赫赫,這一次必然能擊敗吐蕃人。”高力士陪笑道,“不過他與安祿山的關係似乎不太好。”
“這兩個人性格不合。”李隆基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他心中很清楚,這兩個人不能太親近。
說完,李隆基的眉頭又皺起來了。
“三郎因隴右的軍餉發愁嗎?”
“還能因為什麼發愁呢,不僅僅隴右,還有河西,這兩個地方朝廷一年投入三百萬貫,哥舒翰又來找我要錢了,河西的鹽遠遠不夠滿足軍餉。”
“三郎有建寧郡王,他今年似乎賺了不少錢。”
“有四百萬貫。”李隆基激動地說道,眼中滿是欣喜。
但隨即又變得焦慮起來。
“依然無法滿足軍餉開支,劍南道也開始籌備對南詔的征討,明年的軍餉比之前的每一年都要高。”
戰爭一旦開啟,那就不是花錢了,而是把錢堆起來燒。
並且結束之前,誰都不知道會燒多少錢,會賺回多少錢。
對於李倓這個穿越者來說,天寶年間一年的巔峰軍費是1400萬貫。
可是這個時代的人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例如李隆基,在他心中,現在的軍費就是個無底洞。
“三郎再跟建寧郡王說說,他可能還有更多的辦法。”
“還能有什麼辦法,現在澄心堂、雲秀坊在幾個核心的道上已經擴建,倒是雲秀坊可以再增加一批,但時間也趕不及了。”
高力士臉上總是帶著溫和的笑容,讓人如遇春風,他安慰李隆基道:“建寧郡王總是給人一種有無窮無儘辦法的感覺,三郎應該給他多寫一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