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一個青年在天策府門口下了馬,疾步走進去。
“參見大王。”
李倓圍著元載仔細看了好幾轉,才說道:“瘦了許多。”
元載尷尬地笑了笑,說道:“天天待在船上,晃來晃去,吃的食物全吐出來了。”
李倓大笑起來,他拍了拍元載的肩膀,說道:“辛苦你了,聽說你截了安祿山不少糧食?”
“王公在管城打了勝仗之後,安祿山大部分糧食隻能從河北走,我是守株待兔。”
“好好好!來,我跟你介紹,封常清!”
元載一聽到封常清的大名,立刻說道:“在下元載,久聞公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過獎了。”封常清連忙還禮。
元載卻沒有心思繼續與封常清寒暄,他直接進入了正題:“郎君,今日到底是什麼情況,城外大軍如龍。”
李倓淡淡說道:“陛下下令哥舒翰部征討洛陽。”
元載問道:“那隴右呢?”
李倓沉默下來。
過了一會兒,封常清才說道:“郎君,河北戰場一旦平穩,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了。”
“我知道。”
“什麼行動?”元載一頭問號。
封常清說道:“局勢不能再像現在這樣下去了,否則大唐將會陷入無儘的深淵。”
元載愣了一下,訝然道:“莫非你們要……”
李倓意味深長地看了元載一眼,說道:“公輔,吉溫的屍體處理妥當了麼?”
“郎君放心,妥當……”
元載此話一出,立刻意識到李倓突然問他這件事的原因。
意思很明顯:跟我一起搞事情,你沒得選。
元載未料到到這一次回來,居然直接就要謀……
當然,元載自己都殺過欽差,那種事真要是翻出來,也是夷族的罪名。
就在這個時候,李媃急匆匆到了天策府。
“三郎!三郎……”
“阿妹,今日怎麼有空來我這裡來?”
李媃用凝重的語氣說道:“三郎,吐蕃使者來長安了。”
天寶十載六月初十,哥舒翰大軍前腳剛走,吐蕃使者既抵達了長安。
李亨在大明宮麟德殿見了吐蕃使者,在場的還有不少大臣,包括李倓也到場了。
“恭賀天子禦極,敝國尚不知情,沒有帶來相應規格的禮供奉,還請天子恕罪。”
李亨說道:“無妨,大唐與吐蕃向來親近,不必多禮。”
“吐蕃使者此次到我大唐有何貴乾呢?”房琯站了出來,他語氣頗有幾分強硬地問道。
“讚普派我來朝見,瞬間請求大唐能在湟水通商互市。”
“不是已經通商互市了麼?”
“希望大唐能進一步打開商路。”吐蕃使者說道。
一邊的李倓心裡琢磨起來,吐蕃這明顯不是開商路,而是以此為理由,試探大唐。
恐怕吐蕃的精銳大軍早已在邊境陳列。
但吐蕃卻還是派使者來了,說明隴右的戰爭尚未打起來。
從今進一步推斷,吐蕃人想打一場大的,否則不會如此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