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特爾哈拉戰役(2 / 2)

羅馬軍隊加強了對克斯滕迪爾城的攻擊力度,命令火繩槍步和弓弩手儘量貼近射擊,一直被當場吉祥物的大炮也被抬了出來,開了幾炮嚇人。

付出了慘重傷亡的羅馬軍隊終於在城內希臘貴族的幫助下,拿下了克斯滕迪爾城。

但是紐蓋特並不那麼高興,因為傷亡太大了,是守軍傷亡的三倍之多,可見塞爾維亞人的強悍。

“立刻召開軍事會議軍團長和大隊長全部都要來,敵軍主力快到了!”

在大廳裡所有指揮官坐在椅子上開圓桌會議,紐蓋特讓他們對接下來的戰爭暢所欲言。

大多數人覺得先正麵麵對麵打一下試試。

一四四五年,四月三號,有人報告出去巡邏的羅馬騎兵與一隊同樣在巡邏的塞爾維亞騎兵相遇。

兩邊都有傷亡,雙方在互相射箭中脫離了戰鬥

“四麵都有敵人的身影,人數應該不超過兩萬。”

在大廳的石板上,紐蓋特將地形和敵軍人數用石頭、草木標記出來供軍團長和大隊長看。

“或許我們可以逐個擊破?”

“不行,我們騎兵太少,步兵跑過去累都累死了。”

“我們應該以此城為中心,在村莊和高地阻擊敵人。”

“這樣我們會被包圍的。”

“要的就是這樣,來一個中心開花!”

紐蓋特聽他們爭論了一個小時後才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提議其實都有可取之處,我是這樣想的。”

以城市為中心,在四周布置三千人,少了的由雇傭兵和伊庇魯斯和阿爾巴尼亞湊數,騎兵全由紐蓋特指揮,通過繞後將敵人逐個擊破。

軍團長和大隊長們都發出一聲讚歎,沒有比什麼更好的主意了。

四月四日,下午兩點半,塞爾維亞君主統領的七千多人到達了克斯滕迪爾東北方一個不知名的村莊附近。

羅馬軍隊擺出大方陣迎敵,沒有騎兵,隻有兩門炮。

塞爾維亞分成三組,中軍為步兵兵力最多有五千多人,騎兵居於兩側。

塞爾維亞君主喬治布蘭科維奇看了半天,臉上有掩蓋不住的笑容。

“這四四方方的陣型,不就是馬其頓方陣嘛,希臘人想起他們的老祖宗亞曆山大大帝了嗎,真以為擺個馬其頓方陣就能複刻亞曆山大大帝的成功啊,東施效顰。”

他們拿出自己的五門大炮與羅馬軍隊的兩門大炮對射。

兩邊的大炮都沒有什麼準頭,一輪轟擊後,沒能造成對方多少傷害。

塞爾維亞派出全部騎兵,攻擊羅馬軍隊。

羅馬火繩槍步和弓箭手走出方陣,進行了數輪齊射,效果不甚理想。

還沒有後來羅馬長槍兵擊倒的騎兵多。

前進過程中,塞爾維亞步兵拉長陣線,很明顯是要將羅馬方陣包圍吃掉。

到了雙方長兵器夠得著的地方,除了長槍互刺,塞爾維亞那邊發現,自己其實可以蹲在地上往前摸,去刺長槍兵的大腿。

而這就撞上了摩裡亞士兵的拿手好戲,這種戰術羅馬士兵在科林斯的演習中,這屬於必修課之一。

兩軍交戰直到太陽西落,塞爾維亞軍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死者和傷者將長槍前麵的路堆高到必須將人拉開。

沒有破解方法的塞爾維亞軍隊開始後撤,他們在撤退的時候陣型混亂,可惜羅馬那邊幾乎沒有騎兵。

此戰,羅馬軍隊損失了五十多人,塞爾維亞損失五百多人,大部分塞爾維亞士兵死於長槍之下的近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